APP下载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思政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2021-09-01刘云张若桐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思政

刘云 张若桐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即在专业教学中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并通过渗透的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召开,这次会议成为全国各大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助推力。会议要求,必须使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思政素养多重功能,承载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描述中,思辨能力都被列为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更高目标,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更加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听力课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听力又是学生认为最难提高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立德树人,就要将知识点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教学中既要兼顾思政元素的融入,又要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专业听力利用思政元素培养思辨能力实现路径

(一)重设教学目标

文秋芳(2020)指出,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日常交往、教师行为规范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结合融入外语课程各个环节,致力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的描述为“具有熟练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用西方文化、文学武装英语专业学生是英语专业的主流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专业教材内容也未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了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

听力课多年来一直以“听懂”“理解”为目标,教师在课上通过一次或者多次播放听力材料的方式,加以难词、难句的解释达到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因此,听力课主要以练习和测试为主,教师注重的也是学生是否听懂,而不是听力理解的过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原有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育提出高层次要求和多元化目标,听力教学也需要从以理解为目标发展到以培养综合听力能力为目标,而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其中的核心目标之一。

要想实现课程思政之育人目标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目标,首先,教师应当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政治站位;其次,外语教师还应努力提升中国文化素质,认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另外,教师还要设计出有效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活动,将思政内容引入到教材内容中来。

(二)重整教学内容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材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听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多来源于国外的原版教材、网站、杂志、报纸及主流媒体,这些教材听力素材携载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精神追求,但“课程思政”的内容却非常稀少,从整体上缺乏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理念,很难形成协同效应。当然,听力课的课程思政并不是大水漫灌,教师应在兼顾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思政内容进行科学的选取。首先,教师应认真梳理教材中可以用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篇章和相关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清单,然后围绕这些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搜集素材,通过集体备课结合独立备课的方式形成教学案例,再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以施心远主编的《听力教程2》为例,根据听力课程的特点以及文科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可以在章节讲解中融入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对标五大思辨能力。

表1 《听力教程2》课程思政元素与思辨能力分析

(三)重整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听力课中通过融入思政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给英语专业听力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听力材料首先要进行深度解读,认真梳理思政融入点,将思政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思辨,即让学生通过听去评价信息的质量、价值、恰当性和可行性等。思维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思维的逻辑形式靠语言来实现。

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借以挖掘的思政内涵实现思政教学和思辨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日常教学巩固听力技能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念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作为国歌作曲家聂耳故乡的地方师范院校,讲好“聂耳和国歌”故事就是生动的课程思政素材。将聂耳精神(赤诚忠胆、担当尽责的精神,追求进步、理想、积极创造的精神,扎根人民、为民服务的精神,敢于斗争、奋勇前进)融入课程,活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

(四)重建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传统评价模式,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和全面性。首先,将课程是否实现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列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另外,在传统评价模式中,教师评价往往是唯一的标准,为了改变这一单方面较主观的评价角度,学生评价会被给予更大的权重,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自评、个人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和课堂展示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将课堂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效结合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批评性学习和思考。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深挖,组建思政听力材料库,并定期更新,加以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听力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