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目标下的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效果研究

2021-09-01王晨曦王恂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大学评价

王晨曦 王恂

(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一、引言

“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是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目标能够同步实现。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面对的情况更加具有挑战性,首先是在2020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到其教学目标相较之前的版本更加强调了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的需求,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并且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包含“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能力。在这种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学分在不断被削减压缩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危机前所未有。但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的并存,因此在现阶段,从批判“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势地位到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散漫无章,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道阻且长”,需要教师们不断尝试探索适合新阶段、新目标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通过了解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学习任务、设计学习环节、评价学习效果,同时,这个教学模式还要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二、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

(一)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何克抗(2004)教授认为创设情境、协作式探究和意义建构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发展出依托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一种围绕项目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该法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和学科内容的学习,并综合发展多种技能(Beckette&Slater,2005)。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原则,Thomas定义PBL的六个标准是:课程围绕项目展开,项目围绕驱动学生掌握学科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疑难问题进行,并基于学生建设性的调查研究,项目完成驱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Thomas,J.W,2000)教师通过设计和学生水平相匹配的项目,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课堂时间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项目展开活动。Stoller(2006)提出PBL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内容为导向;②产生一个最终产品;③强调学习者在项目中的独立自主;④项目的难度适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⑤项目应持续一定的时间跨度;⑥训练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技能;⑦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学习;⑧教师在项目中是促进者和引导者;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

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而言,根据“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为以下的“洋葱模型”:

图1 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洋葱”模型图

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就是根据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项目最终达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根据“洋葱”模型的设计,在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中共有六个环节:生成项目、制定项目评价标准、设计项目方案、实施项目方案、项目成果展示和项目成果评价。

1.在生成项目环节,项目主题必须要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与教学主题。当下热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性。

2.在制定项目评价标准环节,主要是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及技能提升和价值塑造相结合。

3.在设计项目方案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分派任务、查找资料、制作产品等环节。

4.在实施项目方案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发展自学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5.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项目成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微视频制作、展览会、报告会、小型学术会议、海报展示、戏剧表演等形式。

6.在项目成果评价环节,评价内容包含对于项目内容和效果的评价,还要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展现出的价值取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方面。

需要指出特别之处的是,在每个环节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作为价值引领者、任务的指导者与协助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

(二)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具体化,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以及习得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红色革命历史知识等,并以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为载体的价值观塑造,如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等方面。该模式的教学实践贯穿一学期17周的时间,共计要完成“5+1”项目,即五个小项目和一个学期末大项目,具体主题如下:

1.对比华为多元激励文化与星巴克孝文化的异同,从而提取创业成功领导者的文化意识。小组模拟餐厅员工的改良会议,从而导入到视听说关于“包容”话语的主题内容。

2.围绕视听说单元的言语创新的历时发展,本单元的课程思政项目将围绕临危不惧的场景,小组设计沟通用语,查找相关救急的中英对比资料,设计出急救程序知识的展示海报,做好展示。

3.如何以不伤害他人自尊的方式帮助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流浪汉,流浪猫狗,贫困人口?

4.思考和探讨“逆境之下,如何突破局限,超越自我”这一主题,从名人故事和事例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5.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大学生应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精益求精,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学生将通过采访的形式,组内分析采访答案,提炼出职业中的引以为荣的传统与精神。

以上的五个小项目都是围绕每个单元主题进行的拓展训练,学期末进行一个大项目的展示,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主题,建立其与自己的家乡、专业的关系。“5+1”项目主题结合了单元主题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通过中国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的对比,建立起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对比意识和能力,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其语言能力、合作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除项目展示是在课上完成之外,其与几个环节均是在课下进行,如查找中英文文献、把中文文献翻译成英文、筛选整理资料、小组分配任务、与教师和同组成员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剪辑制作音频视频、PPT的制作与整理和展示之前的演练,都是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为主,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发挥和锻炼。尽管在每个环节上表现了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取向,但经过小组内部的不断磨合,绝大多数学生更趋向于合作而非拒绝合作。

(三)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以南京市某高校大一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该群体在大一入学的大学英语分级考试中处于第二级,也就是相对水平较低的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其“价值观、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的提升有无效果。

本研究发放问卷225份,收回问卷201份,回收率为89%,有效率为100%。问题1~4为学生的基本信息,问题5~10是有关项目准备阶段的相关问题,问题11~14是有关项目展示结果和评价部分,问题15~17是有关项目展示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效果,问题18~25是有关项目式学习在价值观塑造方面的效果。

因该校为财经类高校,因此学生中男女生比例为3∶7,来自全校各个院系,21.5%的学生来自江苏本省,其余78.5%中除2%的学生来自山东省,其余的76.5%的学生都来自我国的中西部省份。通过了解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发现13%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以下(满分150分),其余87%的学生成绩在100分以上,说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是阅读能力处于中上水平。

对于被问到对“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的了解程度”,有 10.45%的学生表示很清楚其概念,有62.19%的学生表示比较清楚,而27.36%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

在被问到“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的时候,有68.66%的学生选择了“上台展示自己不太自信的口语”,34.83%的学生选择“把资料翻译成英文”,有31.84%的学生选择“查找资料,尤其是英文资料”。这些选项表明他们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口语普遍表现出比较自卑的特点,并且在翻译文本的时候严重依赖翻译软件,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更倾向使用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

在被问到“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对于完成任务的主动性”的时候,有74.13%的学生表示“能够根据分工和时间安排自觉完成”,49.75%的学生表示会“遇到困难积极求助”,还有34.33%的学生表示“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调控”,也有26.87%的学生会“被督促提醒完成任务”。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比较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并在调控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在被问到“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时,有11.44%的学生表示会“非常积极地参与”,有62.69%的学生表示会“比较积极地参与”,但也有15.9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但会为了完成任务参与”。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待项目式学习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配合的。

在被问到“在项目准备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总体感受”时,52.24%的学生认为做到了“组长分配好工作,大家各自完成份内的事”,37.81%的学生表示“大家相互帮忙,相互写作,合作很愉快”,仅有5.97%的学生表示同组人“没有合作精神,一盘散沙,应付差事而已”。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比较乐于接受。

在被问到“项目展示中对自己表现的评价”时,61.19%的学生对自己“比较满意”,28.36%认为“一般”,9.45%对自己“非常满意”,这说明学生们对自我的付出和努力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在被问到“项目展示中对本组表现的评价”时,57.21%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4.38%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17.41%的学生认为“一般”。这表明学生对小组在项目展示中的整体感受还是非常肯定的。

在被问到“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时,64.18%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互评应该各占50%,22.39%的学生认为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只有13.43%的学生认为应以“同学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这表明学生认为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更倾向于承认教师的权威和准确度。同时,同学互评也至关重要,主要因为学生也非常在意自己在同学眼中的表现,因此这个部分也成为整个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被问到“项目式学习对英语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有多少帮助”时,49.25%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帮助,30.3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15.42%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比较认可项目式学习这种模式的,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更多的是依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有问题的情况下和教师、队友进行探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去辩论、创新,因而其批判式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被问到“项目式学习对哪方面的英语技能有提升”时,62.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得到了提升,55.22%的学生认为翻译水平得到了提升,41.29%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这都表明项目式学习针对学生口语的锻炼,以及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并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方面都贡献巨大。学生在查找英文资料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词汇和表达,因此在小组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排练,达到比较熟练和流畅的地步,同时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也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借助翻译App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依靠英汉两种语言的功底,学生在两种语言不同思维和逻辑的转换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在被问到“项目式学习对哪些能力有提升”时,81.59%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能力”,59.2%的学生选择“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2.79%的学生选择“东西文化比较意识和能力”,32.34%选择“批判式思维能力”,这表明项目式学习对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跨文化比较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应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交融,尊重不同民族和种族的文化,培养文化平等意识和价值观。

在被问到“项目式学习让您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时,62.69%的学生选择“勇于走出舒适圈,挑战自我”,49.75%的学生选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46.77%选择“更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46.27%选择了“树立了强大的文化自信”,这说明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自我的成长,并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在被问到“对爱国、友善、敬业的付出努力程度”时,52.24%的学生表示会比较努力,36.82%的学生表示会倾尽全力,10.95%的学生表示会主要做自己的,有余力会为此努力,说明多数学生在价值取向层面都非常正向和积极。

在被问到“在项目式学习中评判所做事情的价值依据”时,49.75%学生认为“尽量做到实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衡,不能平衡时选择符合核心价值观”,18.41%学生认为“是否有现实作用和实用”比较重要,17.91%认为“平衡不了的情况下选实用的”,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在做选择时仍然是有良好的价值取向的。

总体而言,学生在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之后,无论是英语综合能力,还是知识的积累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反馈,特别是在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从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转而为热爱,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自卑到最后变为开放、勇于挑战、更具同理心的自我成长,这对学生自身和教师来讲都是十分惊喜的。

三、结语

从以上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并在项目展示的结果导向的驱动下,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并且在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在价值塑造方面,兼顾个人的成长与集体的合作,并树立起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当然,量化研究的结果并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今后还应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数据,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该模式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大学评价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