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08-31芦艳阳

理论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芦艳阳

关键词: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尔;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061 — 03

引言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代表之一,他作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在关于自然人和自然教育方面作了深入探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卢梭主张回归自然和按年龄分段进行教育的理论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来源、原则和目的入手,对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进行阐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下,通过评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局限性,从中借鉴并总结出适用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一、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18世纪,卢梭身处的法国社会十分黑暗并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范畴,都是由它的先行者传递给它,而它便由以启程的一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条件。”〔1〕这说明,无论何种思想的诞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是在借鉴伟人思想成果的根基上发展形成的。

反封建思想运动的浪潮由资产阶级掀起,关于人性论的观点有两种不同立场,其中一种是天主教宣扬的性恶论,其主张人类颓废堕落的源头来自人性之恶,而神灵自身的善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人性中的恶念;持相反观点的是启蒙思想家们所主张的性善论,他们极力鼓吹真善美,试图反对天主教宣扬的性恶论。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全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變坏了”。〔2〕由此看出卢梭充分信任人的本性,主张性善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地位高低、男性女性或是老人幼儿。在他看来,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均是善良的,他反对不考虑儿童自身具体特点而束缚儿童自由天性的封建传统教育,因此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理论。

卢梭的天性至上表现在遵循自然,并相信人类个体的善能够抑制社会集体的恶,从而达到以善治权,以善扬善。卢梭指出在人善良的天性中,存在自爱与怜悯两种自然情感。自爱即人们对自己的保护,这种情感是最原始的,是为了自我生存而产生的内在情感;怜悯即人们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理心,可以将自爱延伸到其他人身上,从而产生宽容、仁义等人道精神。因此自爱与怜悯也为教育顺从天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教育的三个来源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使人按照自然天性发展成为自由而又全面的人。同时他主张性善论,认为一切邪恶的的源头都来自于社会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所以人们要保持并发展人的自然天性就必须进行自然教育。卢梭又进一步说明,自然教育蕴含了三层含义,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以及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是指我们的才智和身体机能的内在延伸,即我们受到自然法则的教育。“人的教育”就是指我们从别人的身上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延伸自己的才能,即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就是指我们从周围环境事物中获取优良的经验,即从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就是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物,或是受之于人”。〔3〕

卢梭认为所有人都是由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联合进行培养的,因此自然人的培养不仅仅靠某一种或某两种的教育类型。但是“自然的教育”对于人们来说是根本不能够控制的,唯独剩余的其他两种教育类型人们是能够控制的。所以卢梭提出这样的观点:为了能够让教育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并完成预设的目标,就必须将“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彼此组织协调,朝着一个方向运转。

(二)自然教育的原则:遵循自然

在卢梭看来,顺应自然就是自然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因此自然教育必定要依据儿童的自由天性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成人应该做到用正确的角度去认知儿童,深入了解儿童。倘若我们背离并破坏了自然规律和秩序,那么儿童在自然教育的进程中,一定会酿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即“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4〕

首先在教育中要正确认识儿童,避免过早让儿童丧失天然童真,如此一来才不会做出强行逼迫儿童变成小大人一样的错误行为;其次,在保持儿童纯洁天性的方面,家长和教师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中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此替代过去实施暴力惩罚以及压制儿童自由的荒谬做法。卢梭认为大自然一定会按照最纯粹最纯朴的方式让儿童率性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能做的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儿童拥有自由、远离束缚,而不是一昧地机械灌输、压制本性。成人不需要对儿童进行关注也决不是卢梭所要表达意思,而是人们需要明白正常范围的关注不能与强行干预等同。因此成人要细致地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密切关注儿童的具体心理特征和生理发育状况,以此防范外部环境对儿童所产生的恶性影响。

(三)自然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从尊重人的天性和顺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解释了自然人的定义,即完全自由成长不受束缚的同时,身心还能达到协调发展的人。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说“即使我打算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自然人,但不是说非要将他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野蛮人,而后把他驱逐森林之中。〔5〕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卢梭自然教育的培育对象是独立自强,能体现自己独特价值的“自然人”;是自由平等,具有伦理道德的“自然人”;是身体矫健,心智成熟的“自然人”。

生活在社会之中是成为“自然人”的首要前提条件,然后他还要在社会中保持纯洁天性的同时还能够尽到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义务,最后在其生存的社会中达到身心自由调和的发展。卢梭认为,上天授予人类自由与平等的权力,是无论任何人都不能抢夺的。在封建社会生存的人被蹂躏了主权,褫夺了自由,从而人变得身体羸弱,平庸懦弱,并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更加使人颓废堕落,弃公民职责而不顾,为此卢梭才提出了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即培养挣脱封建社会专制禁锢的合格公民。简言之,他将要培养的“自然人”首先必须是自立的单独个体,其次这样的个体能够不被传统观念所制约,最后作为“自然人”在社会中必须履行好应尽责任与义务。

(四)自然教育的四个阶段及方法

卢梭认为,教育应当从儿童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出发,来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基于此教育思想,在《爱弥尔》中卢梭提议将教育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不同的时期,并分别指出各个阶段对应的教育任务和教育手段。

卢梭认为人类接受教育必须是在一出生就要开始实施,因此在婴儿期要进行的教育内容应以保养和锻炼身体为主要内容,从而为儿童幸福的一生建设好牢固根基。所以在婴儿期,我们要将教育的重点转换到体能训练,通过增强体质,抵御疾病,从而使他们的身心达到自然调和的状态。从这個角度出发,卢梭提倡的生活方式应以舒适自然为主,如健康的饮食、衣着要舒服、多到乡村活动等。同样地,他拒绝对儿童溺爱,而最终导致形成养尊处优的品性,所以主张要发展感官,并且开始逐渐帮助儿童培养善良无畏的品格等。

在儿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变为了感官教育。卢梭将儿童期称作“理智睡眠期”,他认为儿童期阶段是没有意识观念的,只是具有一些感觉印象,所以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断和回忆,因此在2-12岁的儿童期所要实施的教育任务一定得是感官教育。同时卢梭极力反对在该阶段对儿童开展专门的理性训练,他认为在十二岁以前的读书和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爱弥儿就是“在十二岁的年纪,却不知晓何为书籍”,并主张“他周遭的环境就是一本书籍”,即获得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这才是真正的自然的教育。因此在儿童期成人仅仅需要谨慎地帮助儿童筛选周遭的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己的判断力与记忆力。

儿童的体格在变得越发强壮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些比较深刻的思索,因此是可以发展理性和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少年期(12-15岁)需要进行的主要任务是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儿童只需要学习对自身有益的知识。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强烈批评那些提倡照搬书本和鼓励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卢梭认为劳动教育也是实现培育自然人的途径之一,因此他提倡通过手工劳动来培育儿童的自力更生的生活能力,就像卢梭所主张的,教育最大的奥秘是使肉体和精神之间达到协调。

青年期欲望开始与日俱增,卢梭主张应该进行素质品德教育,提倡自然后果教育法。15岁至成人的这一阶段,如果没有道德法则的约束,可能难以安排好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因此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善良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等。卢梭认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必须要深入认识社会,因此进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城市。他还认为通过参观演示等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所处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能够引导青年从容应对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做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三、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顺应学生天性

遵循自然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他倡议成人要保护儿童的自然本性,同时也批驳了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儿童从成人那被动地接受信条教化,或者简单粗暴地对书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保护学生的自然天性,实施教育真正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解答思想上的困惑和学习中遇到的障碍。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循序渐进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成效。

(二)注重年龄特征

卢梭反对成年人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他提出依照儿童的具体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育水平来实施教育。所以他特地将儿童所要进行的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内容。卢梭注重儿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状况从而实施教育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能够启发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我们总是把适合成人的东西嫁接到学生的身上,也不去考虑其接受能力就强迫学生接受。因此教育者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例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科学地依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小目标。

(三)促进全面发展

卢梭培育的“自然人”是全面的,即遵从天性成长,身心调和发育的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相吻合,所以我国一直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束缚了人们,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难以实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有章可循,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需要认真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与卢梭提出的培养“自然人”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结语

卢梭作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将焦点投射到人类的天性上来,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理论,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宝贵的历史意义,甚至对于我们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卢梭身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此他所阐述的自然教育思想难免还存在一些片面和偏激之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忽视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其进行分析时应当运用辩证的态度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即批判继承,合理借鉴。当我们对卢梭的教育理论进行思考与反省时,可以更加明确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并对我国现存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中的弊端和缺陷实施进一步的改善,并培育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循序渐进的向前推进。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2〕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4.

〔3〕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5.

〔4〕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6.

〔5〕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