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患沟通对提高下肢骨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08-31胡林林
胡林林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优化护患沟通对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60例在A组基础上行优化护患沟通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优化护患沟通干预效果显著,既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下肢骨折;优化护患沟通;护理效果;不良心理;并发症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伤疾病,下肢骨折多是由建筑事故、交通意外等因素造成。目前,临床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主要通过内、外固定手术方案。杨慧等[1]研究指出,在治疗及康复期间,部分下肢骨折患者因担心预后效果、行动不便、疼痛反应、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无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还会对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干扰。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将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讨论优化护患沟通对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和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为(44.11±1.67)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8例,踝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3例,髌骨骨折17例。B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09±1.73)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6例,踝骨骨折10例,胫骨骨折14例,髌骨骨折20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热情接待患者,观察患者下肢骨折情况,保持营养供给等。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优化护患沟通干预。(1)护理评估:患者入组后,医护人员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接待患者,充分了解患者既往史、现病史等各项指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并拟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2)心理疏导:下肢骨折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剧烈疼痛,由于疾病发生突然,患者还未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易怒、暴躁等不良心理。在临床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保持耐心,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详细告知其下肢骨折的相关注意事项、手术治疗措施等内容,同時还应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消除或缓解负性情绪。(3)饮食干预: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增加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量,严禁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建议患者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及时补钙,以免骨质疏松。(4)术后沟通:术后8 h内,医护人员应详细将手术治疗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向患者列举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并引导其掌握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愈合延迟、术口感染、患肢功能障碍等,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治疗下肢骨折的常见措施为外科手术。但经席莹等调查发现,手术操作可能损伤患者神经、肌肉组织,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为了提高整体效果,临床还应在治疗期间开展积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优化护患沟通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避免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同时,还能促使下肢骨折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优化护患沟通干预效果显著,既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慧,燕敏.综合性优化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6):180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