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用于细菌检验的痰标本质量
2021-08-31张丽
张丽
痰标本细菌检验能够为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临床医生了解到相关数据,据此可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因此,痰标本的细菌检验质量将会对诊断的准确度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诊治效果,必须加以重视。
1痰标本细菌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呼吸道可分成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后者通常为无菌,而前者则存在相当数量的定植菌。细菌检验所使用的痰标本主要是取自于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但实际标本留取时,所采集的分泌物往往是上、下呼吸道混合,导致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十分常见,进而影响检验质量。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于下文中介绍影响痰标本细菌检验质量的因素:
一是采集痰标本方法错误。一些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或理解能力较差,导致其没有正确理解并掌握痰标本的留取方法,经常出现误将唾液当成痰液进行送检的情况。
二是患者及家属因素。呼吸道疾病多为慢性疾病,通常具有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很多患者往往需要多次住院。其中部分患者因经济负担较重或认为疾病已经明确诊断,再进行痰标本细菌检验没有意义,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又或者怕脏,最终导致患者及家属在进行痰标本留取时敷衍了事。
三是化验室因素。通常情况下,痰标本采集于晨间进行,逐个科室与病房开展,收齐所有痰标本后由专人送至化验室。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导致化验室收取到痰标本时,与标本采集时相距达到一到两个小时,此期间痰标本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是设备设施因素。痰标本采集需要使用专门的容器,如痰标本采集瓶、无菌痰盒等,而有时会出现随意使用采集容器的情况,导致痰标本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到质量。
五是医护人员因素。一些临床医生在患者没有出现咳痰及咳嗽症状时仍开具痰标本留取样本的医嘱,造成无法采集痰标本的情况发生;部分患者晨起后因无痰或遗忘没有按时进行痰标本留取,而护士在交班时没有及时找到原因,造成痰标本没有送取的情况;部分护士没有指导患者如何采集痰标本或指导错误;均会影响到痰标本细菌检验的质量。
2提高痰标本细菌检验质量的措施
为了保证痰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就必须要提高其细菌检验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痰标本采集,以免抗生素药物起效而对呼吸道细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痰标本质量。
二是于清晨进行痰标本采集为最佳。该时间患者的晨痰较多且含菌量高,能够保证痰标本细菌检验更加准确。患者要以清水进行漱口,至少达到三次,以此将口腔中的杂菌清除,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从气管深处咳出,吐在专用容器中,至少达到10毫升。
三是若患者无痰或少痰,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予氯化钠溶液,浓度为10%,温度控制在45摄氏度左右,以此促进排痰。若有必要,可利用气管穿刺法进行痰標本采集,效果更加理想,痰标本质量更高。
四是在完成标本采集后要马上进行送检,最好于十分钟内完成。若无法及时送检,则应放进冰箱中保存,避免杂菌生长。
五是痰标本细菌培养进行接种前,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一方面能够确定标本的内容,判断是唾液、痰液,还是二者混合物,进而明确是否能够用于细菌培养;另一方面能够对是否存在病原菌进行初步判断,以及判断痰标本取自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进而将标本中不合格的去除,同时对肺炎链球菌等细菌能够立刻报告结果。
六是要完善交接班。在进行交接时,护士要查找没有送检痰标本的原因,并及时解决。若连续两天没有完成痰标本留取,则要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七是护士要结合患者的理解能力及文化程度,选取合适方式对其进行宣教。如通过PPT、口头讲解、手册、视频播放、示范等,为患者讲解痰标本细菌检验的相关知识,包括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内容等。讲解要耐心且细致,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患者与其家属的重视程度,保证其能够熟练掌握痰标本正确留取的方法,认识到痰标本细菌检验对疾病治疗的意义,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使痰标本留取更加顺利。
八是痰标本中通常含有正常菌群,会对检出病原菌造成影响,为了避免正常菌群造成污染,可在培养前对痰标本进行洗涤及震荡。具体做法是:将试管中加入5~1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然后加入痰液,剧烈震动5~10秒,待脓痰小片沉淀于试管底部后,操作接种环将其沾出,放入到另一个试管中重复上述操作,最后将剩余脓痰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与血平板上,于3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培养,一天到两天后观察培养结果。
总而言之,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与流程进行标本采集。同时,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做好质量控制,如此方可确保痰标本的细菌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且准确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