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留痕里的怀远古镇
2021-08-31何珈阅
何珈阅
对怀远古镇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时候走过的那几条带着陈年味道的老街。而如今的街道早已翻新,在崭新的粉饰之下骑楼全都变成了同一个模样,原先老街上光滑的地砖也被换成了粗糙、生硬的石块。那些关于老街、关于从前的,所剩无几的怀远记忆,还得从摄影家协会黄甫彪先生提供的几张黑白旧照中细细找寻。
怀远古镇静静地坐落于宜州北部。自初唐到明清,中央在怀远设置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至今已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一千多年来,这座栖身于山水间的古镇没有被岁月磨去它独特的魅力,一直以青砖、黑瓦、白墙素雅简朴的建筑风格示人,每一片砖瓦、每一个街角无不展现着它的宁静淡雅、与世无争。
怀远边上有河流经过,给这儿增添了一些水带来的灵气,也让怀远的文化和传统能够顺着这些河流源源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从环江流过来的中洲河,也称小环江,与从贵州经金城江流下来的龙江河相交汇。经过河流与泥沙的冲刷和堆积,在龙江西岸上形成了天然的三角地带,这个三角地带扩展开来之处就是怀远古镇。《宜山县志》云:“怀远当龙江、小河交汇,为粤、黔商贾都会,博徒游惰视之为渊丛……盖地据形胜,百货所聚也。”大约从清道光时起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怀远古镇向人们呈现了一片繁荣之景。在这两条河上,来往于贵州、广西、广东的船只短暂地经停怀远,继而又马不停蹄地踏上商路,怀远的商业贸易因此得以被拉动。沿江的兴隆街上商贾云集,河面停留的船只上百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几条狭长、连贯的老街是最能体现怀远魅力的地方了。老街其实是一条自西向东贯穿的街,在不同的地段有着不同的名字,分别是上和街、中和街和文昌街。这一回,当我们走在街上时,所幸街上还残留着旧时各种铺子的招牌,“鸿兴衣帽”“绍昌号”“酒”“风炉”……这些牌匾字迹以墨色居多,少许朱砂红,笔锋都苍劲有力、圆润饱满。招牌上的字有的早已被风霜抹去了痕迹,有的还依稀可见。这些牌匾是从前商业繁荣的象征,也是如今被新时代淘汰了的旧社会的印记。但是我认为,无论如何,经典的能体现文化价值的东西都不应该被封闭在厚厚的油漆之下,更不应该永久地消逝。
在没有翻新之前,未经粉饰的骑楼下存在的一切就是怀远老街上最特别的风景。被太阳晒后褪了色的青砖,掉在地上无人问津的黑瓦片,带着岁月流逝痕迹的白墙,从墙上砖缝中钻出来的小苗,还有仔细嗅就能闻到的陈腐的气味,以及坐在房门口将衣袖、裤脚卷得高高的乘凉的老人们,骑楼下的一切都在随着嘀嗒的时钟,缓慢而平和地向前推进着,宁静、安详地散发着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时过境迁,翻修过后的老街成了景点,往来游客络绎不绝,街头巷尾看上去干净、整洁了许多。但那些早已搬离的老商铺,那股只属于陈年老街的味道,那些闲坐在门口乘凉的老人,早已随着堆积的新砖、新瓦和马不停蹄的时光消失了。唯有街上的几间商铺还能看到老怀远的痕迹,门口张贴着红布,有打米浆的、打辣椒的,还有卖油纸伞的……路过油纸伞店时,油纸伞就像缤纷的花一样铺散在街边,给这条灰白色调的街增添了些许斑斓和灵动。
沿着老街一直走到了尽头,走在回程的路上时,众人的目光被一家店门口摆放的一张眼镜蛇形状的藤椅牢牢地抓住了。藤椅的靠背是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眼镜蛇,若不是它用粗细正好的藤条编织而成,还真有些吓人。我站在人群背后,默默地打量这家店铺。这是一家再平常不过的工艺品店,里面挂着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手工艺品。这样的工艺品店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古镇里多的是,我心里早已给眼前的店铺打上了标签。我抬头看看“别无他处”的招牌,眼里惊起一丝波澜,店名倒是有些不寻常。
正当大家看得尽兴,纷纷上前与蛇形藤椅合影之时,从店内传出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来吧来吧,随便进来看看吧。”他的口音听起来明显不像是怀远古镇的本地人。一个梳着辫子、身材高大的男子,笑容满面地从店里出来迎客。
老板笑容明朗,腰杆挺拔,看起来十分精神。他走到我们跟前,指着这把藤椅,眼神中带着些许自豪,说道:“对,这是我亲手做的。”不少人听罢连连鼓掌,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老板的笑意更深了,他用粗犷豪放又极具热情的言语和姿态,欢迎我们进到他的店中,参观他的店铺。他一边领着我们往店内深处走,一边转过头来亲切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
老板姓李,新疆人。不久前,李老板带着妻儿从遥远的新疆老家来到宜州的怀远古镇。说实话,这年头大家都想着到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发展,愿意到西南边陲这样一个小县城扎根的人已经不常见了,而李老板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李老板的故事正说到一半,我们在一个木制的吊床边停了下来。他扭过头来对我们说:“这是我平常闲暇时跟儿子一同玩耍的地方,也是我亲手制作的。” 吊床四个角是用四根粗藤蔓吊起来的,床身是一整块厚厚的木板,床上简单铺着一张有些破旧的凉席,放有两三个儿童玩具。厚重的床板竟能被几根藤蔓牢牢地吊着,这精巧又朴实的做工,着实让我们对李老板刮目相看。再往里走些,李老板指着一辆木制的自行车说:“这是我一个兄弟送给我的,车身是用木头和竹子做成的,平日里我就骑着这辆自行车,走遍怀远的山川田野,去寻找做手工的原材料,比如木头、竹子、树叶什么的。”在李老板的脸上,有着日晒的痕迹,略微黝黑的皮肤中夹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兴致盎然地向我们介绍他自制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工艺品,眼神中透露出藏不住的浓浓的热爱与激情。“这儿的资源可真是太丰富了,除了漫山遍野的宝藏,还有别人家不要的破竹筐、破水桶,我都给捡了回来,然后用我的双手,把它们变成一件件有趣又实用的玩意儿。”李老板舞动着略微有些黝黑的双手,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他的故事。
后来,我们之中的人主动要他的名片,并告诉他可以邀请当地电视台来采访他,帮他宣传。这位热情的民间艺术家却摆了摆手说:“我对上电视没什么兴趣,我来到这山清水秀之地,和我的妻儿同享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再看着这些诞生在我手下的工艺品,这些就已经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了。” 李老板的眼神十分坚定,带着令人无法拒绝的笑意。老板留着一头灰白的长发,在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能联想到翱翔天空的西北雄鹰。他的长发就像振动有力的翅膀,炯炯有神的双眼与老鹰盯紧猎物时的神情有八分相像,好像盯准了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放弃。
“为何选中了怀远这一片土地来发展?”有人问道。
李老板抬起双眼,缓缓回答道:“怀远古镇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还没被别人发现,是因为它还在沉睡。我十分愿意来到这里,等它睁开双眼。”
我在心中思索许久,李老板一定是受过极好的教育,有着一定文化素养的。通常文化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地方,会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或是艺术家到来。
怀远这一片沉寂已久的土地,正需要更多像李老板这样的人来唤醒它。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店内有一面墙上呈现一幅很特别的中国地图。李老板说,这座房子有些年月了,他在一次不经意间碰掉了一块墙皮,于是脑子灵机一动,索性就抠去了旁边的墙皮,后来活生生地抠出了一幅中国地图。细细一看,地图中台湾、香港、澳门等一个也没少。除了对艺术的满腔热血,李老板还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店内陈列着的一件件精巧又有趣的艺术品,它们从身后的大自然中来,被一双粗糙的手赋予了奇妙的意义。它们在静静地发光,就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有趣的灵魂总是难得一见,李老板无疑给偶然成为这些艺术品的参观者的我們带来了不少惊喜。
翻新后的怀远虽不再陈旧斑驳,时光的龙卷风已将老街的气息渐渐吞没,但值得庆幸的是,一别多年,再到怀远,这条街上多少又新增了些不一样的意味,一些关于文化的碰撞,一些触动人心的执着和欣喜。
责任编辑 梁乐欣
特邀编辑 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