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2021-08-31康琳
康琳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肢体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术后;脑梗死
为促进脑梗死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极为必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女35例,男38例;年龄57~77岁,平均(62.46±8.25)岁。实验组女32例,男41例;年龄58~78岁,平均(62.62±8.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房整洁、定期巡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发病后1~2 d,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1)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于病床上协助患者进行关节不同方向运动与屈伸,每个关节进行10~15组,每天1~2次。(2)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同时按摩患者背部、上下肢与头部;指导患者于病床上进行翻身及坐起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时间与强度,确保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1]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失语、意识模糊、脑水肿等症状,同时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对血管狭窄程度轻的患者,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血管狭窄达到70%以上或堵塞的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严重影響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因此,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十分重要。早期康复护理认为应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即于发病后1~2 d进行,能更好地刺激患者受损神经元,提高神经元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何志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