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范对策分析
2021-08-31冯娟
冯 娟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包括患者的生理疾病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在护理工作中也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即需要加强个人干预和综合干预。以“患者为中心,消除患者的安全隐患”能够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协助,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医院工作整体服务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均为呼吸内科人群,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9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公平为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在41~79岁,平均年龄为(52.60±3.50)岁。从疾病类型上看,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脓肿、肺炎等,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两组患者男女比例一致。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护理人员上,各个科室进行了调查,选取了4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情况的调查。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注意事项的介绍,以及加强常规用药管理,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和支持。
观察组为优质化护理服务项目,首先要秉承为患者服务的现代护理理念,其次,要落实责任制度,优化护理细节,排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护士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绩考察,能力考核,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日常工作中问题的监管,防微杜渐。这就要求每位从业人员提升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认真为患者服务。而加强风险管理,要通过小组讨论、定期风险教育等来防止意外事故[2]。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帮助与考核,避免人员失误带来的创伤。并通过量化考核和素质测评来调动人员积极性。
1.3 评价标准 本次试验从四个方面进行工作结果测评分析。①由护士长进行量化指标考核。即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合格率、护理病历书写情况进行分析。②需要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意外事件进行统计。③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与记录。④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从患者角度和护理人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意外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为计数统计,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评人员考核成绩上为计量统计,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为8.89%(4/4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要事件上包括跌倒、管道滑落、误吸等,其原因主要涉及管理因素、护理人员操作因素和患者自身。与此同时,在护理质量分析上,在直接护理时间、病例书写时间上以观察组更优。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在实施改革后的护理质量对比分析
在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则为15.56%(7/4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其主要涉及静脉输液并发症、吸痰并发症和氧疗并发症。
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42/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4%(38/45),其主要涉及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和健康教育方式和结果等,因此,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佳。
从护理人员考核上看,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也存在差异性,其主要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沟通能力。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分,)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项目能够更全面的统筹护理工作,将现代护理理念和行动融合在一起,用理念指导行动,落实行动,从而为患者负责。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以专业服务精神、精细护理态度去面对每一位患者,加强优质管理的落实,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总结原因,并探讨改革的对策。对每个环节的优化,对制度、流程、人员管理做到更加有效、准确,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合理安排工作,防止事故发生[3]。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能够落实分层管理制度,对现阶段工作进行分析、厘清。每一位护理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能够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知,这样在工作调整,个人技能学习上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4]。有学者对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和护理质量的抽查考核,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实施管理后,各项考核指标进步明显,护理人员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能够发挥主动性[5]。另外,提醒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也很重要,和家属做好沟通,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6-11],要做好健康宣讲,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确立。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项目服务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并发症,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