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31曹胜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同室知晓率母乳喂养

曹胜男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母婴同室是指婴儿出生后,让婴儿与母亲在一个房间内,由母亲亲自喂养和照顾、护理婴儿,在产后的住院期间,母婴一直生活在一起,医疗等其他操作时间<1 h[1]。研究表明[2],母婴同室能促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早开奶,改善新生儿营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还能避免婴儿室疾病相互传染和母亲乳房胀痛等情况。但产褥期产妇因心理、生理以及角色的转变,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同时有的产妇还缺乏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等相关知识,导致其照顾新生儿效果较差。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让人们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进而降低危害健康的行为。常规的产后护理多为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教育,忽视了产妇对母婴同室的理解以及其心理的转变,所以效果甚微。研究显示[3],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产后知识的知晓率,纠正认知错误,改善母婴健康,促进产后恢复。本研究就探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产妇,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年龄20~40岁,平均(26.54±2.5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6±0.51)周;胎儿体质量2800~4000 g,平均(3540.47±145.63)g;观察组(n=42)接受反馈式健康宣教,年龄20~40岁,平均(26.55±2.5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5±0.58)周;胎儿体质量2800~4000 g,平均(3551.54±138.63)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产妇意识均清楚。②产妇均进行母婴同室。③产妇及家属均知情研究。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存在精神类疾病或不能配合研究者。③非首次分娩者。④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反馈式健康宣教。①产后护理:产妇分娩结束后向其传授缓解疼痛的方法和措施,并叮嘱需及时排尿,指导促进排尿的方法,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康复,并教会其如何观察产后恶露,如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师。②新生儿护理:向产妇及其家属传授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抚触等,并强调新生儿抚触的意义,并现场指导如何操作,如新生儿洗澡,选择38~40 ℃温水,先清洗新生儿的上半身,然后清洗下半身,洗完后轻柔的用衣服包被,皮肤褶皱处可涂上爽身粉干燥皮肤。③母乳喂养指导:详细并耐心的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乳房肿胀的原因和母乳喂养的优势,进一步强调哺乳的意义。哺乳不仅能促进母婴关系,还能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若产妇不能产出足够的母乳,可指导其如何配制奶粉,科学的进行喂养,尽可能减少人工喂养,并避免错误喂养。④心理教育:因心理、生理以及角色的转变,产妇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有效的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认真、耐心的倾听产妇诉说,了解不良情绪出现原因,耐心的解答疑惑,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宣泄不良情绪,同时要邀请其家属参与其中,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体贴。同年公司还要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还可通过聊天、散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普及产后相关知识,分享成功案例,促进产妇对产后护理知识的认知度提高。⑤健康知识宣教: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内容包括育婴经验一级产后恢复等,组织产妇与产妇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并组织模型学习,确保产妇能及时有效的面对突发情况。⑥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护理,及时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普及居家有关的护理知识,如产后会阴护理、室内环境改善等,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叮嘱其多食用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严禁辛辣、油腻食物,积极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每日适当进行活动,如上下楼梯、散步等,确保身心愉悦,加速产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知识知晓率、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①母乳喂养率:统计两组产妇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率。②产后知识知晓率:采用产后知识问卷评价,分为不知晓、部分知晓、知晓。③恢复情况:根据恢复情况分为差、一般、较好、好。④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以[n(%)]、()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对比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对比[n(%)]

2.2 两组产妇产后知识知晓率对比 两组产妇产后知识总知晓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知识知晓率对比[n(%)]

2.3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对比[n(%)]

2.4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 明显(P<0.05)。表4。

表4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长时间让母婴相处,可以让母亲放松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可分泌母乳哺乳新生儿。通过母婴同室,能建立家庭式照顾,促进母婴的亲子关系建立,更加了解新生儿生活习性,学会育婴技巧,提高母乳喂养率[4-6]。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母婴同室被广泛用于母婴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但产妇在产褥期由于心理、生理以及角色的转变,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再加之产后知识的不足,所以很容易导致母婴护理效果降低。研究认为,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促进成功哺乳和产后恢复[7]。

3.1 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产后知识知晓率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产后知识总知晓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产后知识知晓率,分析是护理人员传授产妇自行排尿、缓解疼痛、下床活动、观察恶露、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增强了产妇产后自我护理意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3.2 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分析是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了母乳喂养的优势,并强调了母乳喂养的意义,正确指导如何配制奶粉,科学进行喂养,促进母乳喂养率[8-10]。

3.3 反馈式健康宣教能促进产妇恢复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反馈式健康宣教能促进产妇恢复,分析是护理人员教会了产妇会阴护理、室内环境、饮食计划等居家护理知识,改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积极运动,促进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中运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知识总知晓率,促进产后恢复,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同室知晓率母乳喂养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