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律失常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2021-08-31许含笑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例数心功能饮食

许含笑

(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冠心病是中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患者休克、死亡[1]。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该种症状不仅会导致患者体内血液动力学改变,而且会导致患者冠心病的进一步恶化,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2]。临床研究显示,除治疗方法的选择外,护理方法的选择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实施的有效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起始时间2018年3月,结束时间2019年3月,选取100例经过确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27 例,最小患者42岁,最大患者77岁,平均年龄(58.50±6.00)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05±2.00)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最小患者41岁,最大患者78岁,平均年龄(58.55±6.20)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7.15±2.05)年。患者基线数据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备公平对比条件。见表1。

表1 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对比

入组标准:①患者均确诊冠心病心律失常,年龄>18岁且神智清晰。②所有患者知晓试验目的、观察项目,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非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②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有严重并发症,且影响观察指标。④患者年龄太小或太大,难以配合观察的。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日常的用药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护理,如保持患者房间通风、对患者房间及日用品进行消毒[3]。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需要忌口,并且在院接受治疗及护理期间活动范围有限,再加上患者对自身病情存在担心,因此患者的心理难免会出现消极情绪。对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第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特点,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这种疾病;第二,向患者介绍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有效性,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保持必要的联系,并要求家属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照顾和支持;第三,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生活、以及饮食上的要求。②饮食护理。护士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所需营养,并且尽可能了解患者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食物,尤其是重点询问患者有无饮食方面的禁忌。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案时,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要避免过敏食物;其次,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易吸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尽量保证营养,以增强患者身体免疫能力为目标,保证患者饮食合理。③药物干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许多并发情况,如失眠、精神不济、食欲缺乏等,这些症状轻重程度不一,若症状较为严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且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因此还会对患者的本身疾病产生负面影响,此时,一定要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不良症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和引导,但是,对于药物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剂量,产生镇静效果,但是,不能过量,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在情绪护理方面,护士使用药物控制时,一定要要将药物融入到日常的饮食和食物中,这样能放松患者的警惕心理,也能避免引起患者紧张。④运动干预。强身健体是稳定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合理运动能调节身心,促进体内的多巴胺分泌,从而能改善心律失常症状。适当合理的运动能缓解身心疲劳,促进人体内部疲劳因子的释放,这样对于患者晚上良好的睡眠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帮助。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适的控制睡眠时间,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尽可能避开临睡前时间,还要在临睡前让患者多听轻音乐,舒缓身心,且傍晚的运动以散步、慢走等为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疗效评价[4]:分为显效(患者心动过速、血压增高等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的血压增高、心动过速有所改善但还需继续观察治疗)和无效(患者病情如故)三个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心功能指标[5]: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炎性因子[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无效例数及占比分别为8例(16%)、1例(2%),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及占比分别为42例(84%)、49例(98%),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 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的LVEDV、LVEF、LVESV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发患者胸痛、胸闷等不适。除此之外,冠心病也会影响血管的健康:血管狭窄后,人体各器官的血液运输和供氧受阻,导致肾氧,供血不足,血管狭窄,血液胆固醇,脂肪类物质聚集,从而导致血管阻塞,如果胆固醇,脂肪继续凝结在一起,相互覆盖,并与血液中的其他物质(如凝血因子、血小板等)黏在一起,就会导致血管中形成小斑块,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的堵塞[7-8]。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发生的原因是心动过速,当血压升高、运动等时,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供需不匹配,进而心肌供血不足。临床上对于如何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在。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护理的方法,护理计划和方案的制订,都是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评估,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也更加能满足患者的个人需求,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9-10]。本文证实,该种护理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而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例数心功能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何为清淡饮食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心功能如何分级?
健康饮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