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效果
2021-08-31廖志英
廖志英
(江西省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 石城 342700)
妇产科的患者有时要在承受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下进行手术治疗,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孕妇情绪会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得非常不稳定。这对胎儿的顺力分娩以及产后胎儿及孕妇自身的安全都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1]。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本研究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的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妇80例,经过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54±3.54)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7.54±2.11)周;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20例;观察组40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8.01±2.85)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为(37.54±2.11)周;其中初产妇63例,经产妇17例。这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心理特征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是全程都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通常是根据产妇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原因分别对其提供对应的整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首先要做的是术前访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要安排好,通过与产妇的交流中,熟悉掌握产妇的各种情况。适当介绍一下关于手术麻醉的一些方式方法,让产妇有一个心理准备,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告诉产妇手术是在安全,充分麻醉、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要使产妇于医护人员、麻醉人员相互信任,方便手术顺利的完成。②关于家属的安抚工作也要做到位,产妇家属的态度在一定意义上也直接影响着产妇的心理状态,护士有必要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简单的说明,让其家属得到理解并配合工作,消除产妇顾虑。
1.2.2 术中护理 ①首先护士要观察以及关心产妇的情绪,然后核实产妇的姓名、床号、及住院号,开放并保护好静脉,提醒产妇要注意保暖,始终以产妇为中心,如果在术中因牵拉脏器或取出胎儿不适造成牵拉痛,可以让产妇做深呼吸来减轻疼痛[3]。完整、准确的将各项护理记录进行整理,之后与器械护士核对手术器械及敷料,而且在手术全程中要注意各种导管是否通畅。②如果因为麻醉效果没有达到产妇的预想效果,仍感觉疼痛,并且不配合大唤大叫,这时护士要做的是安抚产妇的情绪,产妇大声喊叫一方面会消耗能量,另一方面还会使胃肠积气,对手术的操作和日后的恢复都很不利[4]。
1.2.3 术后护理 ①在手术完成后,对于产妇的手术切口要及时的进行包扎,并且穿好衣服,心情好对日后的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6]。②产妇手术后回到病房,护士在告知手术情况的同时,说话声音要相对放高一点,语速要慢一点,防止产妇对一些情况明了。要减轻产妇的焦虑,多传达一些有利的信息。③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意味着产妇的重要性,产妇受到重视,心情会愉快,好的情绪能促使产妇早日康复,同时,对于日后的评估会很有利[7]。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对于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现象,分别采用的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两种量表分别含14个、24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来评定:4分为非常严重,3分为重度,2分为中度,1分为轻微。对于产妇护理满意的调查通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着护理的态度、技术水平、沟通效果、及健康宣教效果等。采用百分制来检验,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视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一般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检验水准,分别采用的是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比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惆怅、悲观抑郁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惆怅、悲观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比情况[n(%)]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HR、SBP、DBP数值变化对比分析 术前两组患者在HR、SBP、DBP数值变化的对比中,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者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HR、SBP、DBP数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在HR、SBP、DBP数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满意度的对比分析[n(%)]
3 讨论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胎儿情况不佳,或者生产不顺的孕妇,需要进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这种情况是产妇预先没有想到的结果,由于对手术的过程也不太了解,会担心途中是否会出现问题,导致产妇精神会特别紧张,从而不断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一旦产妇产生了这些不良心理就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严重者会发生产后大出血[8]。因此,术前要不同程度的缓解这种不良心理,如进行亲属探视,详细讲解剖宫产手术的基本常识及手术的安全性等措施,让产妇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在心理上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使精神状态表现良好,以便能更积极主动的配合完成手术[9]。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为了确保产妇在护理全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需在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心理护理,与产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产妇与护士之间相互信任,产生信任感[10]。
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观察组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最终结果是有效缓解了患者入院前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提高了满意度,对日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并不明显,且术中心率、血压等变化非常突出,后期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在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为了让产妇感受到关怀和安全,以及主动配合完成手术,需要在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促使产妇早日恢复身体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