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护理的应用价值

2021-08-31黎清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血压发生率疾病

黎清秀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三病房,辽宁 大连 116033)

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早期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同时在心脏收缩功能上并未有异常,但是在舒张功能上则有明显不足。相关资料显示[1],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且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形势严峻。由此,我们要重视该疾病患者的治疗,除了药物控制外,如何对心力衰竭的进程进行有效地遏制,并帮助患者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帮助患者进一步认识到疾病,给予护理上的支持,选择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指导方式。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作为新方案,能够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从更专业的角度提供护理治疗服务。由此本次试验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均为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一步讨论如何开展科学的、全面的护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80例。为了完成对比探究,随机分为两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1例、3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67.21±2.4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为(8.21±2.18)年;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进行了记录,结果证实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试验的开展征求了家属和患者的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疾病状态分析与讨论,落实护理流程,注意指导患者定期开展血压测量,稳定病情,加强护理监督管理。观察组则为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护理,首先成立专门的小组,成员包括了心理科室专家、营养师、主治医师、护理人员。随后,针对患者入院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制订护理方案。在护理要点上,包括营养师所负责的饮食方案、心理科负责的患者情绪状况管理、主治医师的疾病分析与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质量和潜在的疾病因素,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宣讲以及日常工作的协助,为患者提供答疑解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此改善作息和饮食,提升护理的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①本次试验需要对患者进行PULSES评分(主要包括:身体状况、上下肢功能、感觉功能、排泄功能、社会心理状态)和LHFQ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②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具体上则包括了在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③调研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行讨论,以SPSS23.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用(%)表示,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PULSES评分和LHFQ评分比较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PULSES评分、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ULSES评分和LHFQ评分对比分析(分,)

表1 两组患者PULSES评分和LHFQ评分对比分析(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在生活质量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对比分析(分,)

2.3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导致的长期心力衰竭,这些问题的产生对患者的心室充血和射血能力造成损伤而形成综合征[2]。此疾病实质主要因能量不足进而使基因表法异常,发生超负荷心肌病。而高血压则属于常见疾病,如果患者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形成较大脉压差,则在临床上认定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在治疗期间,如果患者的饮食不健康、情绪状况较差,这些都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提升。而慢性心力衰竭也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室顺应性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高血压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性因素[4],在疾病发展期间,心功能的不同状态也会表现为病症的多样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作为新型护理措施,整合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结合专科护理、专家建议,综合整体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护理目标和治疗目标,也给予患者治疗上更多的保障[5]。与此同时,作为专业性护理方案,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期生活水平。在护理人员、专科医师的沟通下,患者能够建立治疗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给予了护理人员工作上的高度支持,故而体现了高水平的护理。有研究显示[6],有超过10%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心理问题所引起的,由此,我们认为结合心理指导具有必要性,可在专业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讲解下,缓解心理负担,对疾病有准确的认识,对治疗方式、饮食行为习惯进行改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我们要注重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上进行内容、流程的优化,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自身疾病问题,血管伸缩性、弹性因素,进一步提升护理治疗疗效[7]。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展开应用,除了多样化的特点外,还可以结合专业意见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促使整个治疗更具有规范性,提供给患者更多有效支持和建议[8]。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病情,听取更多专业性的意见,及时给予治疗建议和指导[9]。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更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事件,给予患者治疗安全性上的保障。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开展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与理解,加强科室的协同合作,提升治疗、护理管理质量[10]。

综上所述,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控制有不错成果,促使护理方案的制订更为全面和专业,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团队性支持,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高血压发生率疾病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