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狂躁症患者BRMS评分及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1-08-31饶威马卫娜
饶威 马卫娜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0
狂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狂躁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自语、夸张行为等临床症状,同时患者在出现狂躁状态的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健康。狂躁症的发病因素较为多样化,以往研究认为,家族遗传及精神刺激是造成该病的主要诱因。临床上在治疗时,多给予喹硫平及丙戊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服用药物后可暂时稳定病情,但该病属于精神疾病,在治疗期间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质量才可达到更好的疗效。为在狂躁症患者治疗期间探寻更好的护理措施,对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狂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入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狂躁症患者62 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1 例,研究组31 例。研究组男性20 例、女性11 例,年龄最小23 岁,最大49 岁,平均年龄(36.12±1.57)岁,病程最短9 个月,最长12 年,平均病程(5.93±1.76)年;常规组男性21 例、女性10 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50 岁,平均年龄(36.34±1.62)岁,病程最短11 个月,最长13 年,平均病程(6.11±1.82)年。两组平均年龄等基础变量资料无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均表现出情绪不稳、思维加速、自语等临床症状。(2)经过BRMS 测定,数据≥15 分。(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无意义,签署相关文件。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脏器功能病变、受损。(2)存在内分泌异常。(3)存在恶性肿瘤等。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服用相关喹硫平及丙戊酸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正确用法,保持病房内简单、整洁,避免杂物过多及环境较差,造成患者破坏等现象的发生。将相关疾病及生活注意事项对其进行告知等。
研究组则加入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进行干预,具体为:(1)心理干预:由于患者易怒,在治疗期间往往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要以平和的语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配合家属多对其进行开导,以此来调整的患者的心态,并告知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让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关爱,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及放松的心情来面对疾病。(2)放松训练:可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及视频等内容,在患者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诱导,使患者进入冥想状态,沉浸在音乐中,以此来让患者做到身体及心灵上的放松。在患者情绪稳定时,可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根据节拍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反复数次,让其情绪达到平稳的状态。
1.4 观察指标
(1)采用BRMS(躁狂量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RMS 评分,分值0~30 分,分值越高表明狂躁症状越严重。
(2)采用HAMA(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分值0~20 分,分值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统计数据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BRMS 评分数据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RMS 评分数据()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RMS 评分数据()
2.2 干预前后两组HAMA、HAMD 数据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HAMA、HAMD 数据()
表2 干预前后两组HAMA、HAMD 数据()
3 讨论
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不仅会表现出狂躁的情绪,且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出现,该病以往多发生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人群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一些中年人群也成为了该病的高发人群。该病的发生与遗传、自身体质及免疫代谢存在较大关联,通常患者会突然表现出情绪高涨、语言增多及动作夸张等症状,严重者有妄想、幻觉等症状,从而令其出现伤害他人或自残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身体健康。
有报道指出,在对狂躁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帮助。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入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进行干预,该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心理学科来对其进行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对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数据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狂躁症状BRMS 评分数据、不良情绪HAMA、HAMD 评分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以温和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根据其特点配合家属对其进行开导,让其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提醒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在此期间也可让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及家属对其的关爱,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及视频等内容,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语言诱导,进入冥想状态,通过呼吸训练,使其情绪平稳,对患者起到心灵及身体上的放松,从而使其不良情绪及狂躁情绪得以控制。
综上所述,在狂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入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狂躁症状,同样对不良情绪也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