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各参数对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的脓毒症诊断作用*
2021-08-31胡蛟龙王玲玲冯珊珊刘洁香
胡蛟龙 王玲玲 冯珊珊 刘洁香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脓毒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识别与恰当处理对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识别细菌性感染或疑似感染成为脓毒症救治的第一步[1]。临床中为数不少的患者在入院初始并无典型的感染表现,并且常用的血细胞分析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也常表现正常或偏低[2],此类患者的感染情况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延误。本研究正是通过回顾性分析入院首次血细胞分析WBC<9.5×109/L 的细菌性感染患者在入院初始时的血细胞分析各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等指标,以探讨血细胞分析各参数、NLR 等对WBC<9.5×109/L 的细菌性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诊断作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整理入院首次血细胞分析WBC<9.5× 109/L 的细菌性感染病例61 例,分为A 组(30 例)和B组(31 例),A 组为普通感染患者,B 组为脓毒症患者。A 组30 例(肺部感染26 例,尿路感染4 例),B组31 例(肺源性脓毒症19 例,尿源性脓毒症4 例,其他8 例)。基本情况。见表1
脓毒症诊断标准为:有细菌感染证据并伴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较基线上升≥2 分[1]。排除标准: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血液恶性肿等)、肿瘤疾病、慢性和/或细胞内细菌感染(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和结核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创伤、怀孕或产后(6 个月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在本次感染之前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病例等不在本研究范围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入选患者入院时首次血细胞分析参数,包括: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N%)、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NLR 等进行分析。WBC、NEUT、LYM 等采用Sysmex HST-302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NLR 由计算NEUT 与LYM 比值得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两组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若至少其中一组为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应用ROC 曲线对诊断特性进行评估,ROC 曲线采用MedCalc v19.4.0 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各组基本情况及血细胞分析参数比较(,n,%)
表1 各组基本情况及血细胞分析参数比较(,n,%)
注:★表示A 组与B 组比较P<0.05。
2.2 各指标在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的情况对比及其对脓毒症的诊断作用 见图1、表2
图1:N%、NLR、LYM 对脓毒症诊断作用的ROC 曲线图
表2 N%、NLR、LYM 等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作用的ROC 曲线指标
2.3 B 组WBC、NEUT、N%、LYM、NLR 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3
表3 B 组WBC、NEUT、N%、LYM、NLR 与SOFA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脓毒症死亡率接近30%,全球每年有数百万的患者死于脓毒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3]。早期识别并给予恰当处理是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临床工作中存在为数不少的患者在入院初始并无明显的感染征象(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并且WBC正常或偏低,此类患者的感染情况极易被忽视从而出现治疗上的延误。本研究正是通过分析WBC 正常或偏低的细菌性感染患者在入院初始时的血细胞分析各参数及NLR 等指标,以探讨血细胞分析各参数、NLR等对WBC 正常或偏低的细胞性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诊断作用的价值。
本研究入选病例各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及基础疾病患者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组与普通感染组比较N%、NLR 明显升高而LYM 明显降低,应用ROC 曲线显示N%、NLR 以及LYM 对脓毒症均具有诊断提示作用,并且NLR 的诊断效能同样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还显示,N%、LYM、NLR 等指标与患者入院首次SOFA 评分明显相关,而SOFA 评分在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方面已被普遍认可[4]。以上结果都提示,N%、NLR、LYM 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脓毒症的发生具有诊断提示作用。国内外有研究也提出与本研究类似的NLR 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指标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的观点[5]。
WBC 中占比最高的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N%升高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感染早期骨髓中大量储备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呈瀑布式进展地被快速激活、动员并迁移至炎症部位有关[6]。本研究所示脓毒症组LYM 明显普通感染组,这种现象考虑与淋巴细胞的凋亡有关。近来研究显示,淋巴细胞在病原菌感染早期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就开始出现凋亡并可引起LYM 下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会诱导淋巴细胞凋亡[7],并且随着感染的加重淋巴细胞被抑制的情况越发明显,在细菌性感染的整个病理过程中淋巴细胞处于加速凋亡的状态[8],脓毒症组LYM 明显下降正是对上述现象的反映。
NLR 是NEUT 与LYM 比值,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而倍受追捧,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表现也越发受到关注。之所以NLR 在脓毒症的诊断中有如此良好的表现,考虑与其能同时反映机体两种主要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情况并对其有放大作用有关。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中机体抵御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关键细胞系,而淋巴细胞则被认为是后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系。在细菌性感染的初期,机体防御持续存在的感染正是通过不断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性粒细胞会出现释放及迁移障碍、凋亡延迟、功能受损等情况进而引起免疫抑制,因此NEUT 在脓毒症的病程中表现多样[9],单纯应用NEUT 甚至N%来评估脓毒症可能并不稳定。而淋巴细胞在感染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中表现为加速凋亡状态,正是基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脓毒症中的表现,脓毒症又被认为是“混合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0],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要从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两方面进行,而NEUT 是免疫激活指标,LYM 反映的是免疫抑制状态[11],整个病理生理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监测可了解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12]。NLR 将NEUT 和LYM 结合成为一体,对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脓毒症的发生进行评估可能比单纯应用N%、LYM 更有优势。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N%、LYM、NLR 等指标在入院首次检验中即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提示作用,其中NLR 可能是最具潜力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