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评估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021-08-31程丹
程丹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河南郑州 450000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为主动脉内膜受到损伤,血液通过受损的内膜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进而导致血管壁分层[1,2]。主动脉夹层的发病迅疾、病情严重,且该病临床特征多样,是以在诊断时易出现漏诊、误诊,导致本病的死亡率较高[3,4]。及早诊断并给予治疗是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取得较好的效果[5]。超声检查快速、无创且重复性强,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6,7]。然而临床上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超声检查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14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 血管成像确诊。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0)。生存组男性71(75.53),女性23(24.47),平均年龄(54.19±14.09)岁。死亡组男性14(70.00),女性6(30.00),平均年龄(55.26±12.52)岁。
死亡组与生存组一般资料(含性别比例、年龄、手术、血压、以及马凡综合征、Debakey 分型占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年龄高于18 岁;(3)入选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心肺复苏治疗;(2)既往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入院时昏迷患者。
1.3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UMT-200)行床旁检查,频率为2.5~3.5 MHz,患者取仰卧位,经心尖、胸骨旁、胸骨上窝等多个切面检查,观察患者主动面夹层累及部位、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主动脉窦部及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根部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n,%)]
2.3 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度 见表2
表2 影响主动脉基层患者预后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凶险,该病发作时一般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或压迫症状[8]。若未能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每小时死亡率高达1%,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治疗是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键[9,10]。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便捷、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评估。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放射性、价格低廉、操作方面的优点,可在床旁进行操作,十分便利,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1,12]。超声心动图可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快速的检查,观察患者心脏的结构及新功能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可由直观的了解,并可对患者是否存在心包积液、血流变学情况及时掌握,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均可提供重要的信息[13]。超声心动图对判断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瓣受累及主动脉根部直径为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主动脉瓣受累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发心衰,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超声心动图可观测到主动脉瓣的运动,对其功能进行评价,为外科医生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国外有学者[14]指出升主动脉瘤直径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直径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孙春玲[15]等人研究证实,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高于45 mm 患者死亡率远远高于直径低于45 mm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动态观察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的变化,若直径加宽则提示患者预后死亡的概率增加。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检查,可直观监测患者主动脉瓣的受累情况及直径变化,进而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