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1-08-31张超锋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民办高校

张超锋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和探索较晚,学者们对专业认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专业认证的介绍和综述上。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最先在工程领域和医学领域实施。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7〕13号)[1],开启了师范生认证的帷幕,在此基础上,2018年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了全国高等院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师范专业认证是为了保证基础教育从业人员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由相关教育认证组织和专家学者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考察、评估和审定的过程[2]。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按照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体系、管理和评价方式,组织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3]。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本文将以全人教育理论、多模态话语理论和OBE理念为理论基础,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和校企的协同育人三个维度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一、理论依据

(一)全人教育理论

全人是具有整合人格、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全人教育是以人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实施“全人”培养的教育[4]。全人教育目的的关键是育人和人的完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本项目追求的目标。本论文将探讨一个更完善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力求做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

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认为“话语交际除了和语义结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有关外,还涉及融合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因素,因为多元符号促进了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协同功能,达到了多种交际模态传递信息的目的”[5]。1996年,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模态教学理念,他主张利用多渠道、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他强调教师在多媒体的环境的帮助下,充分启动多模态来获取、传递和接受信息。所以在师范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手段多模态教学,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三)OBE理念

师范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其中OBE理念指的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于1981年提出,该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6]。高校师范认证办法指出,师范类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找准自身办学定位,形成专业特色,发挥独有优势。明确专业发展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把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为此,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这个基本思想,进一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兼顾培养目标和毕业需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当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未能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

专业课程设置不够优化,未能针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文素养教育、专业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其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储备不足,未能有效满足当前民办高校师范生主要就业方向区域基层中小学的师资需求。

(二)现行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规格与社会需求尚存在差距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师仍然侧重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未能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让学生进行输出性的实践活动。在教学关系中,学生大多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未能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基本理念。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民办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其本身语言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缺乏输出性练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口语表达、语音语调、逻辑思维,职业训练等方面未能展现出应具备的素质。除此之外,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软件、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教学,导致学生信息化素养不高,使得毕业生的规格和层次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三)“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训活动虽有可利用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平台,但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外实践基地主要以接收学生短期实习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合作培养项目;其次,高校与中小学之间以单向输入毕业生入校实习为主,缺乏一线教师深入高校指导教学,高校也未能出台合适的政策来满足专业教师去区域基层中小学挂职锻炼的需求;另外,政府或当地教育局干预不够,除少数区域内教育局以外,大部分地方教育局未能出台相应规定或政策充分鼓励校企(校)合作,使得当前校企(校)合作力度远未达到深度融合和协同育人的标准。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对接区域基层教育人才的现实需求,将人文素养教育、专业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程体系涵盖人文素养、专业基础、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特色选修五个课程模块。具体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见图1):

(二)改革教学模式,构筑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师范生“实战化”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中小学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筑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师范生“实战化”课堂教学模式。共建师资,校内教师与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共同讲授《班级管理》《英语教材案例分析》等课程。实战演练:行业化教师团队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师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训。一线实战:师范生定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效果,见图2。

(三)加强校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基于能力提升“四融合一连贯与多主体双循环”人才培养路径

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教、学、做一体化。做好校、政、企多主体协同育人。内循环坚持立德树人,健全人格培养和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外循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提升。详见图3。

图3 基于能力提升“四融合一连贯与多主体双循环”人才培养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构筑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师范生“实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校校(企)地协同育人,构建基于能力提升“四融合一连贯与多主体双循环”人才培养路径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后实践方面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相互影响的人才培养闭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有利于英语专业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师范生民办高校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