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初探

2021-08-30田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

田梅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国际三大教学法之一,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国中,但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实际运用的课例研究却为数不多。很多一线教师觉得在传统音乐的欣赏中使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方式方法有诸多局限性,对如何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也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笔者就此将自己对于奥尔夫教学法在课例《窗花舞》中的运用与探究和同仁一起分享探究。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原本性音乐”  “本土化”

自廖乃雄教授1980年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中国并应用于实践,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在此期间,人们对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奥尔夫乐器运用逐渐拓展到节奏、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和即兴创作等综合性艺术表现的认知上,也越来越多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与我们的音乐课堂紧密联系起来。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经常会让我们比较困惑。比如在乐器的使用上,是否只有使用奥尔夫乐器才能被称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呢?是否只有在动作设计上包含拍腿、捻指、跺脚这些动作才能称之为奥尔夫教学法呢?其实未必,奥尔夫在创立音乐教育体系之初就选择了将“原本性音乐”作为这一教育体系的标识,奥尔夫认为音乐应该回归它最本质的自然状态,奥尔夫教育体系也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它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随着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变化而变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其实看中的不仅仅是“体系”,更是“原理”。

笔者认为,奥尔夫的“原理”就是“原本性音乐”,尊重音乐、回归人本,不拘泥于某一种表现形式才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最好解读。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运用相同的“原理”,再加入传统音乐的各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也同样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

下面笔者将结合一节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课《窗花舞》,简要阐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其中的运用。

一、在导入环节以故事作为整个课程设计的主线,体现音乐的综合性

课例片段一:导入新课

1.介绍《白毛女》的故事导入

教师先简单介绍《白毛女》剧情,再提问:喜儿在等待父亲归来时,听到了什么?

2.听音乐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

3.揭示课题。

解析:这是一节小学低段二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白毛女》的故事可能是完全陌生而遥远的。如果单纯从复杂的故事入手可能会让二年级的学生难以感受到故事中深刻复杂的情感内涵,而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过新年的愉快”,因此要简化故事的背景,突出过年这一主题才是重点。于是我先从喜儿服饰入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喜儿”这个人物的生活背景,再去感受她的故事以及对于新年的渴望,如此可让学生更容易从情感上与“喜儿”产生共鸣,也为线索的逐渐铺开奠定基础。

二、用传统打击乐器替代奥尔夫打击乐器,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课例片段二:

1.聆听《窗花舞》过渡段,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师:除了乐曲中使用的几种西洋管弦乐器以外,你还能听到有哪些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呢?(播放音乐)

打击乐器分别有“锣、鼓、镲”。

2.出示打击乐器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为旋律设计打击乐器的伴奏位置。

4.加入打击乐器完整表现过渡段。

解析: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辨出乐曲中所使用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并尝试用鼓和镲为乐曲进行伴奏,这也是奥尔夫教育体系“原理”的体现。虽然使用的打击樂器有一些变化,但是传统打击乐器更加符合作品情境,笔者认为这是奥尔夫原理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变化。虽乐器有小变动,但依然保留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性,关注到让学生从聆听到参与体验再到创造音响。

三、用即兴编创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参与音乐实践

课例片段三:

1.设计贴窗花的动作造型。

2.让个别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动作设计,其他同学跟着做一做,注意整个身体的姿态。

3.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动作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贴窗花的动作来展示表演。

4.欣赏芭蕾舞剧《窗花舞》视频,感受芭蕾舞的优美动作。

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贴窗花的动作,再将动作串联起来跟音乐进行配合,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而然地加入身体的律动,这样的动作不难,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每位同学都能够开心地参与,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动作不够美。再在这样的基础上观看芭蕾舞剧的视频,在拓展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又给学生的动作潜移默化地提出了新的标杆,让学生对贴窗花的动作又有了新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二年级学生模仿力强,潜移默化地对音乐内在的感受领悟更深刻,学生也更加愿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以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完整表现音乐

课例片段四:完整表现《窗花舞》全曲

回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能够完整表演,过渡段利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一部分学生演唱并加入剪窗花的动作,第二部分做贴窗花的动作。

解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故事和音乐剧的形式回忆并表演整首乐曲,其中包含故事、演奏、歌唱和肢体律动等综合性艺术形式,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综合性的一种体现。纵观这堂《窗花舞》课程,每个环节都运用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理”,虽然与很多奥尔夫固有的教学法相比会有所不同,但它始终都是围绕着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这一理念进行的。通过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等主要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对音乐进行深入体验探索,只不过在方法手段上更加具有中国的“本土化”特色。

“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的基本理念。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本能的欲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音乐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不管是哪种地域或是哪种风格的音乐,其实都可以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进行拓展创新,以“原本性音乐”为指导,可能会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涌现。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教”是相通的。因此,在传统音乐的欣赏中可以利用“本土化”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也是一种奥尔夫教育体系的灵活运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多采用实践的课例来诠释不同的奥尔夫教学法,总结一些适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才是教师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已经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和新形式,为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体育·美育,2015(7)中旬刊:208.

[3]黄馨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剖析[J].戏剧之家,2016(07)下:228.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