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数学分层教学
2021-08-30楚治涛
楚治涛
摘要:培智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合培智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实践,分别通过教学主体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分层教学技巧,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表扬和鼓励方式使其获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教学主体 方法 评价
由于智力损坏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培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目前他们就是根据入学时间被放在同一年级上课。但是,如果老师对他们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能会使能力强的学生觉得知识太简单了,从而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学习很难,听不懂,长此以往,课堂效率会很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刻体会到了分层教学对于他们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本文谈谈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根据学情进行分层
教师要根据每个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确保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一定的收获。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一周左右的课堂观察,做家访、问卷调查、量表、测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使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致,一般把学生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培智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数目一般不会超过12个人,分成三组各组人数最为合适,如果分成过多的组,可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备课时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困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以某培智学校三年级(1)班为例,该班目前有6名学生,他们的基本情况分别是:王小某,11岁,智障四级,在数学方面数数能够数到10,会认写数字,但是对个别数字像1和7、6和9、0和8这些会搞混,对于数字的理解不是太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徐某洁,14岁,中度智障,数数能够数到100,会认写数字,但是不理解数字的意义,不能主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小浩,11岁,中度智障,不认识任何数字,没有数的概念,不会数数,会说简单的短句;小豪,13岁,中度智障,不认识任何数字,没有数的概念,语言理解能力较好,上课纪律不好;小杰,12岁,无语言能力,患有自闭症,不会数数,偶尔会有情绪问题;小斌,11岁,中度智障,能认识个别数字,有一定的数的概念,能够认识5以内的数字。
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进行教学,徐某某、王小某为A组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相对较强。小斌为B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基础亚于A组同学,所以他在B组。小豪、小浩、小杰为C组学生,他们三个的学习能力和现有水平都较为接近,所以分在了C组。
二、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实践的标准,更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只有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学才能依据目标的制订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培智儿童接受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努力做到既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改进和收获,又能让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得到落实。否则,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字5时,根据智障学生能力的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对于能力较好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能够认识数字5,还要理解数字5的意义,会数5个物品,且能够比较5以内数字的大小;对中等层次的B组学生,要求他们会认数字5,能够理解数字5的意义,会数5个物品;对能力较差的C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说出数字1到5,能够认识数字5。对学生的要求都是在他们原有基础水平上制定,根据自身的能力,他们在一定的努力下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培智学校的教学多数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而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提问学习成绩好的、能力不错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问答,因而很容易就忽略了能力差的学生。例如,在一次培智学校听课情况调查中,教师就曾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被提问、被点名)做过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于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很青睐,他们是被提问次数最多的,其次是B组的学生,C组的学生被关注最少,甚至有C组的学生整节课上都没有被提问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对于C组的学生来说很难,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回答出来,所以就干脆不提问他们了。如果运用分层教学法,就会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可行的方法让他们全部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字3的时候,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A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说一说3像什么,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3个,说出3表示的意义。对于语言表达不是太好的B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说一说、数一数、认一认数字3等方法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对于C组的学生,可以让他到黑板上指一指,指出3在哪里,指出哪些物品是3个,在教师的协助下参与到课堂中。总之,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让每个培智儿童都能切实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分层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可以有效促进每个培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培智学生进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教师抓住每个学生不同的表现,可以使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语言予以表扬,如“小斌今天真棒,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小豪能够认真思考问题了,好厉害啊!”教师还可以运用鼓励贴、表扬贴等进行评价,如小浩完成一个指令后,就在他的额头上贴一个大大的“赞”字等。
其次,教师要注重在课外拓展环节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是做好作业批改时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鼓励贴、图形、批语等鼓励,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完成作业时收获一份快乐。比如“小浩,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干净,老师要奖励一只蝴蝶。”然后,老师可以当面在他作业上画出一只蝴蝶或粘贴上一只蝴蝶的图片,鼓励他继续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再如,“小斌,你今天学会了5的书写,真是好样的。”可以在他手面上粘贴一颗星星图片;“徐某某,你的計算题全做对了,真是棒棒的!”;等等。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家长将表扬与鼓励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奖励玩具、食物,陪作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受课程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度等影响,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伤害、获得感低、得到他人的认可度严重缺失,因此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
结语
培智数学分层教学既是教师落实当前个别化教学理念的途径,也是一种适合培智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教育实践。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结果的分层等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与改善,促使特殊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效率。培智数学教学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如果教师都能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们在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下一定会取得好的发展,为培智学生适应今后的生活与实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