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

2021-08-30苏黄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美美育历史

苏黄芳

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新教材中从历史艺术美、历史科技美、历史人物美三个方面挖掘美育素材,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关键词:

美育素材  美育渗透  美育价值

“美育”思想在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中已初见端倪。现代“美育”思想来源于西方,最早出自德国席勒著的《美育书简》一书中。近代王国维率先将西方“美育”的概念和理论引入国内,后蔡元培、鲁迅、丰子恺、朱光潜等将其本土化。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制订,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局面。

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挥美育功能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人类广阔的历史如同浩瀚的星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同繁星在其中闪烁着光芒。历史学科蕴含着无数极具美育价值的素材,如生动真实的历史人物、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独一无二的世界建筑、经典传颂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历史美育教学就是在历史知识中探寻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和人物美。高中生是一群摆脱了初中的叛逆迷惘的少年,他们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浓厚,对美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正处于接受美育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挖掘美育素材,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笔者认为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美育素材,本文以此课为例浅谈历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此课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主要内容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四个门类,其中美育素材可以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科技等方面挖掘。

一、美育素材的挖掘

笔者认为本课美育素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历史艺术美、历史科技美、历史人物美。

历史艺术美指历史上艺术品所展现出来的美。本课历史艺术美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作品的美。从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再到辉煌灿烂的唐诗,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筋柳骨为代表的唐朝楷书佳作,从擅长“以形写神”的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到隋唐时期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阎立本的人物画《步辇图》以及“吴带当风”著称的画圣吴道子,还有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呈现了一场艺术美的视觉盛宴。

历史科技美指古代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之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从三国到隋唐,数学、农学、地理学、医学、建筑、印刷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圆周率第一次被祖冲之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设计精巧而独特的赵州桥,精美的雕版印刷的代表作《金刚经》,最早的火药武器和中医药著作《唐本草》等,这些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无论是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发展,还是对科技发展的独特创新,古代科学工作者都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创造出惊人的科技成就。

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数之不尽,历史人物美主要表现于人格美。在本课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测”,博学多才、专攻数学的祖冲之,“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的鉴真。每一个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历史人物,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都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将这些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美育渗透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挖掘美育素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对于本课中的书法、绘画成就,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作鉴赏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现场品鉴解说,如学生可以通过赏鉴《兰亭集序》中的21个“之”字领略书法之艺术美。三大石窟的佛教文化代表敦煌莫高窟,对此可以借助“数字敦煌”“敦煌电子博物馆”来使学生一览敦煌神秘高深的艺术。直观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把学生带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王国,使他们沐浴在风格各异的艺术细雨之中。不同时期藝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也烙印着作者的心境和人生际遇。每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都是先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美的结晶,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美育的渗透,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历史知识也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易于得到情感升华,产生求知欲,碰撞出心灵火花,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构建健康人格。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之美。在杜甫草堂感受杜甫在成都作诗的情境;观察赵州桥,了解李春设计的精巧之处;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领略古代书法的绝妙笔法。比较教学法:不同时期文学的风格各异,隶楷行草书法存在差异,同一个石窟中不同时期佛像雕塑的形态神情不同,等等,运用强烈的对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化的时代和风格差异之美。讲述法:玄奘西行求取佛经,鉴真东渡传授佛法,其中艰辛岂是寥寥数语能表述的;深入浅出,声情并茂,详略得当的讲述非常必要,便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最后,需要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自我提升,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美、鉴赏美。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其语言应该是简明有力的,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能够生动地展示历史的韵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语言具有美学意味,像是一把钥匙,既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开启学生内心之门。因此,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应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抑扬顿挫,激情洋溢,让历史教学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在教学中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寻找历史教学与美育的契合,加强对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的研究,让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给予学生美感和精神的愉悦,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和欣赏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便是历史学科美育渗透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姚彬.中学历史教学美育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4]彭泽波.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试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艺术美美育历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新历史
美育教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