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德育环境优化原理及实施

2021-08-30王坤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校

王坤

摘要:学校德育环境的创设,有没有科学原理可遵循?这是我长期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自镜湖区教育局开展校内育人环境评比活动以来,我终于欣喜地看到,区境内的兄弟学校对校园德育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了明显提高,那就是——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深入、持久地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已成为镜湖区校长们的普遍共识。

关键词:学校  德育环境  优化原理  实施成效

一、环境育人原理分类

环境本身具有育人的功能,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而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论断就是支撑“环境育人”的哲学原理。比较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环境育人原理大致分类如下。

1.情境驱动。少年儿童是最富有积极情感的,情境驱动就是充分利用儿童纯真的心灵,让他们在预设的情境中,形成自己的积极感受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2.角色转换。通过设计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和匠心独运的角色体验,让少年儿童在角色转换原理的驱动下,自然进入所要扮演、担当的角色中,进而改变他们自己。

3.暗示倾向。通过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心理施加不露痕迹的影响,使他们不断产生顿悟、不断改变心理结构和认知结构,完成良性心理的建立和既定教育目标。

4.心理整合。少年儿童对所处环境有所察觉和感悟时,他(她)不可能若无其事或漫不经心。反之,心理空间会调动他(她)的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情感体验。教育者人为创设的德育环境、活动环境和校园整体环境是渗透着德育意图的,那就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心理空间,而是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在这种优化的心理性整合过程中,少年儿童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德育环境及其功能描述

广义的德育环境,是指制约和干扰少年儿童成长、进步及其思想品德形成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广义的德育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含义:一是德育环境既对德育主体具有影响和干扰作用,又对施教者及其活动具有影响和干扰作用。二是德育环境仅仅是一种影响和干扰因素,绝不是决定性因素,符合事物发展——“内因决定外因”的辩证原理。三是广义的德育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哲学抽象性,而优化的德育环境,能促进少年儿童主体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与塑造规范的统一。

学校德育环境按功能大致分为:良好环境与恶劣环境、积极环境与消极环境。不同性质的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德育过程及德育效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小学生教育纲要》突出强调:环境本身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通过不断创设和利用有效的环境资源,促进少年儿童高尚品德的形成。经过优化的学校德育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校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不知不觉的影响:其一是功能的后显性与持久性。经过优化的学校德育环境,对少年儿童高尚品德的形成绝不是作用顿显,而是有一个滞后期的存在,此即“后显”的特点,但是这种“后显”的影响又是长久的、持续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有的甚至产生增值效应。其二是功能的引领性。经过优化了的学校德育环境,逐步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它会蕴含积极的精神导向,对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其三是功能的非强制性。经过优化了的学校德育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不是强行灌输和纪律强调,而是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

三、解放西路小学关于学校德育环境优化的实施及成效

不断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是开发和加强校园教育资源的有效举措。经过优化的德育环境,对人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基于以上认识,解放西路小学近年来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方面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强化校园显性德育资源,创设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如果您仔细地观察解放西路小学的校园环境会发生,其虽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却结构严谨。我们精心规划了校园的绿色布局,树木掩映、花草浓郁的“花园式学校”是我们的定位。自项目实施以来,环境育人之情境驱动原理即刻发挥效能,我校少年儿童的爱校、护校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得以提升。如今的解放西路小学,不仅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整个校园由里到外都充满生机。

2.开发校园隐性德育资源,努力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让学校的每一份资源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师生积极向上的合力,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启迪与感染。

(1)统一办学思想,积极倡导教育就是服务的教育理念。哲人说过:思想主宰和支配行为。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结合时代特点,我们认准“教育就是服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服务,首先是校长为行政人员、全体教师服务,其次是行政人员为教师服务,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全体教师才能更好地為学生的发展服务。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的办学理念呼之欲出:不断丰富办学内涵,积极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集师生智慧,设计寓意深刻的校徽和校训。经广泛征集,最终确定解放西路小学的校徽以星月为主体并配以校训。从师生校徽佩戴的情况来看,环境育人之暗示倾向原理即刻发挥效能:一是佩戴率之高为芜湖所有学校之首;二是通过校徽佩戴充分展示了解放西路小学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全面启动“书香飘逸校园,经典浸润人生”工程。我们在校园广场围绕迎客松建造了独一无二的诵读地标亭,向学生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典型事迹,布置了分年级、以周为单位的经典诵读导读板,开辟了你荐我读、你问我答、诗词配画专栏。在迎面教室的走道上兴建了经典诵读艺术长廊,分设“仰望苍穹”“经典才艺”“诗画天地”三大板块。利用艺术长廊张贴三字经和悬挂配画的古诗词,利用艺术长廊定期展出学生每次活动的优秀作品。

3.通过师生文化共建活动,彰显校园文化风采。

(1)积极改进办公室文化。进行办公室文化评比活动,一直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很多办公室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墙壁,发挥了装饰功能和让墙壁说话的功能,激励教师们时刻不忘教育的本质。有的则体现着书香校园的意蕴,有的彰显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播种文明,收获温馨”“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笑着当老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对同伴”等。通过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活动的推进,大家越发感觉到:快乐和舒适不一定是别人给予的,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未来的路怎么走?学校和每一位老师还在积极思考并实践着……

(2)努力改善教室文化。在教室内,各班统一布置班级公约、班训、专刊、植物角、图书角等,并鼓励各班结合班级实际对教室文化进行特色创新布置,他们分别呈现了:艺术殿堂、荣誉殿堂、文明之星、真我风采、文明好少年、清洁伴我行、动漫专区、我要向前冲等特色专栏。解放西路小学通过持续开展学生教室文化建设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精彩纷呈的教室文化还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更促进了文化建设的主、客体相互浸染、提升的良性循环。

结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几年来,芜湖市解放西路小学不断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优化学校德育全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处于优化的教育场所,通过环境育人中精心设计的德育倾向,经过学生日积月累的自我体验、熏陶、感染,使学生个性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德育目标、内容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孙学策.我说德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9.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美人鱼学校
酷虫学校
破学校?好学校!
你会选择国际学校吗
学校推介
上学校
短路学校
短路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