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2021-08-30贾婷婷
贾婷婷
摘要:智慧课堂是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形成的新产物,是通过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出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课堂互动变得更加灵动,轻松实现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智慧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上课的地点主要在机房,学生的家庭因素、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学生对信息课程的认识还不够,上课比较浮躁,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随着教育部信息化2.0的提出,“智慧课堂”在教育界备受关注。下面笔者就以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电脑硬件知多少》为例,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的策略。
智慧课堂是以知识建构理论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高效智能的课堂。它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终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一、活用电子白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有知识理论和计算机操作两种类型的课程。在讲解概念性知识时,只能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去教学,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不愿意听。电子白板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将放大、缩小、拖拽、批注、平移和旋转等功能与教学知识点灵活地结合,让抽象的概念性知识直观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接受。
片段一:
《电脑硬件知多少》一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认识电脑的内部硬件,了解其功能。主机内部的硬件学生很少接触,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知识点。传统课堂上老师只能拿起一个硬件让学生看一下,告訴其功能,因教室空间较大,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内部硬件是什么样的,教师对学生是否了解内部硬件的功能也没办法掌握。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下,笔者通过拍照投屏功能,向每位学生展示了电脑主机的内部结构,再利用拖拽功能将cpu、内存、硬盘等内部硬件从主机里一个个拖拽出来,形象的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这些内部硬件。主板集成了很多的硬件接口,观看起来不方便,笔者用放大功能放大主板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主板的内部结构一目了然。通过对智慧课堂工具的灵活使用,让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智慧课堂以微课、电子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将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连接起来,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直观准确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有效教学。
片段二:
讲授电脑内部硬件的连接时,笔者事先制作了一段“组装电脑”的微课,上传到资源平台先让学生预习。授课过程中笔者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题目,学生自己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并提交。教师通过提交情况和正确率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讲解。接下来小组分工组装电脑,如果学生在组装电脑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带着问题自学微课,或者在网络上查阅资料。最后将小组组装好的电脑接通电源,当堂验证是否能启动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就感。通过组内合作的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深化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因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互动往往难以实现,多数学生是望屏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越发灵活,教师设置驱动性任务,通过教学平台将任务分发给小组和个人,通过竞赛和实时反馈等手段,推动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在智慧课堂的学习中,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智慧课堂反馈及时,使学习成为面向群体而有个性化且有实效的行为,强大的“互动游戏”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以《电脑硬件知多少》为例,认识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进行分类,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外部设备学生接触得比较多,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只能请个别学生说一说哪些是内部设备,哪些是外部设备,大部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教师不是很清楚。智慧课堂的环境下,笔者通过云平台向学生推送分类游戏,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参与到游戏中来,平台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台将数据整理分析,最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数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环节,笔者采用学生抢答、随机抽取、小组抢答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得课堂互动变得更加高效。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课时量较少,教师仅利用每周的一课时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与客观评价。智慧课堂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反馈系统等技术的支持,用直观的数据及时全面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后台设置的评价量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台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习惯等信息进行记录与分析,作出过程性评价。在课中和课后,学生作品不仅有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打分、送花、投票等多种方式对他人作品作出评价。
片段四:
《电脑硬件知多少》这一课中,认识电脑内部硬件,了解其功能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传统教学只能通过课堂提问了解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当学生自学了内部硬件的功能后,笔者向学生推送一些题目,学生在自己的平板中完成并提交,就会在自己的平板上收到正确率和错题分析情况。这种反馈及时全面,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直观地看到学生对各个硬件功能的掌握情况,对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在课堂上产生的学习过程都会被全部记录下来,最后生成数据,形成学生的评价量表。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智慧课堂有很多功能,但它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课型、所有的教学情境和所有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作出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应树立“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理念,优化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巧莺.精准定位 深化互动—智慧课堂环境下提升教学实效性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所,2018,12(25):3536.
[2]李丰叶.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以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