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习模式 构建“三声”课堂

2021-08-30莫舒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莫舒红

摘要:创新课堂学习模式,打通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通道,实现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努力构建充满掌声、质疑声、辩论声的“三声”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模式  掌声  质疑声  辩论声

《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单线互动占据整堂课,教师过度提问,学生课堂参与率低,课堂教学乏味而实效性不高。鉴于此,我大胆创新课堂学习模式,打通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通道,实现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努力构建充满掌声、质疑声、辩论声,蕴含思辨精神的“三声”课堂。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品味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善学。

一、充满掌声的课堂——给予学生赏识与鼓励

掌声代表肯定,代表赞同,代表欣赏,代表鼓励。掌声要响在恰当的地方,不能用来作秀,更不能为了鼓掌而鼓掌。

(一)让掌声在需要鼓励时响起

课堂教学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明明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对于老师或同学的问题了然于心,但是因为性格原因就是不敢举手发言,这个时候就需要周围的小伙伴给予鼓励,此时掌声响起,不仅能鼓励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能给他增添下次举手发言的勇气。

(二)让掌声在需要理解与包容时响起

雅婷曾经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小姑娘,家庭的变故使她寡言少语,很少与同学交往。那是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她和几位同学一起在黑板上默写古诗,当其他几位同学都顺利写完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她却因为忘记其中一个字的写法而久久地站在讲台上,她是那么的紧张、孤立无助。正当我想悄悄地告诉她这个字怎么写时,她的同桌大声地说了句“雅婷,加油!”并鼓起掌来。她的掌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回应,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在我的小小暗示下,雅婷终于书写正确。掌声再次响起,小姑娘回到座位,眼中满含着感激与自信。

(三)让掌声在精彩的展示中响起

当一个同学发言后,全班同学都能情不自禁地给他鼓掌,既说明他的发言确实精彩;也说明同学们听得认真并赞同和欣赏他,这无疑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对其他同学无形的正面影响;同时对发言者而言,他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内心一定会更加自信,获得成功感,更有再次发言的愿望。

同样的道理,如果老师的精彩授课能够得到孩子们由衷的鼓掌,这样的教学难道不是很有效吗?

掌声能鼓励胆怯者轻装上阵,能给自卑者树立自信,能使课堂瞬间精彩。看着获得掌声的孩子一脸幸福的微笑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作为教师的幸福。

二、充满质疑声的课堂——让学生思考与创新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热爱“质疑”,而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强化。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权威的化身,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学生即使脑海中闪现一个个“小问号”,也会不敢问,慢慢发展为不能问、不会问,久而久之丧失了提问的习惯,被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质疑环境。

(二)教会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启发性不大。教导学生学会质疑无疑是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条正确路径。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质疑。

一是课程前启发型质疑,这种质疑优势体现在授课前结合文本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是课程初始阶段结合文本主题质疑,这种质疑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快速走进文本。

三是课程中抓住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质疑,这种质疑更能引发学生深思,便于学生对文本重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四是课程后的反馈型质疑,这种质疑最为可贵。低年级学生此时的质疑可能决定他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此时学生的质疑发现其思想认识的高度。

除了课堂上的质疑训练,教师平时还可以结合预习作业来指导学生进行质疑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结合预习内容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进行检查,并组织学生交流,给予恰当的讲评与鼓励。简单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资料自己解决,有异议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大家讨论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当场请教同伴或老师。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亮明观点,各抒己见,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倾听,鼓励求异思维。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质疑

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后,还需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及时而又适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如:某某同学真会提问题,某某同学你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太棒了!……除了语言上的激励之外,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点赞的大拇指,一个摸摸头的小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思考,提出质疑。

三、充满辩论声的课堂——让学生成长与增强自信

辩论代表自信,代表勇敢,代表创新。辩论课初始,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辩论的规则、技巧和方法,课堂上的辩论要做到有礼有节,有理有据,有法可循。

(一)找准辩论焦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作为学生的辩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辩论之前就需要搜寻相关的辩论材料并进行筛选、整理。辩论结束后,学生不但在理解的基础上突破了学习重点、难点,还加强了对所收集材料的甄别、运用能力,拓宽了视野,学会了方法。

2.引导学生从其他同伴的发言中产生不同观点,进行辩论。这种辩论更为随机,也更考验学生的学识水平,更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生成。学生需要依靠已有知识或当堂所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说服别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引导广泛参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开展课堂辩论,好处显而易见: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辩论,他们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三)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毫无疑问,课堂辩论是一种群体活动,需要互相协调的团队精神。每一次辩论都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能力,更懂得了与人交往的规则与技巧。

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全新的学习模式时,他们在课堂上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与收获,方能彰显个性。当我们的课堂时时充满掌声,充满质疑声与辩论声时,课堂教学才有实效,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