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中选考政策的实践逻辑

2021-08-30林订含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博弈论

林订含

摘 要:“选择性”是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但高考的竞争本质决定了科目选择过程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部门与考生及家长、政府部门与高中及相关高校、考生与高中及相关高校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博弈,可能导致考生的选择与选考政策的设计初衷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鸿沟。将选考科目回归原始分、选考科目改“两考”为“一考”,是新高考方案经过多次实践检验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选考政策;实践逻辑;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36-03

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随后开启了高考综合改革(以下简称新高考)的首批试点。“选择性”的核心理念作为新高考改革的一大特色备受社会关注,但相关的选考政策及其实践受到争议。兼顾公平性与科学性是选考政策的初衷,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得不到实现,反而引发诸多新问题。笔者认为,高考竞争性的本质决定了高考科目的选择是一种风险极大的博弈。通过对高考选考政策执行中博弈现象的分析,有可能为理解和改进高考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参照。

一、博弈与高考

博弈思想的来历可回溯至《论语·阳货篇》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弈论真正成为一个理论需要追溯到冯·诺伊曼在1928年所著的《社会博弈理论》,随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特恩在1944年共同完成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创了博弈论学科。他们认为博弈是可以被定义为对智能的理性决策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学模型研究,博弈指的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个参与人的某个社会情形。简言之,博弈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与规则下,局中多个个体如何思考彼此信息,选择适合策略,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更大的收益,其关注的重点是博弈中个体的互相依存及整个人群的状态受到群体内每个个体所做选择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博弈中,个体的选择往往依赖于对手的选择。博弈中的理想境况是考虑到了对手所有选择后,做出属于自己最佳的选择。

“选择性”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其初衷是为加强文理科的深度融合,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利。然而,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自主选科的理性博弈问题日益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理学科的“爆冷门”。这种基于反复权衡和充分考虑后的选科行为,本质上是事关公平性与科学性两种价值取向持续博弈的结果。此外,选考等级赋分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违公平性与科学性取向,最突出的是考生的分数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考生的个人水平,而且很大程度上与同批次考生的基数和整体水平息息相关。由此,鉴于浙江省新高考选考政策引发的博弈问题极为复杂,本文主要从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政府、学校、考生之间的博弈关系入手,剖析高考选考政策执行中引发的博弈困局。

二、选考政策背后的实践逻辑:基于博弈论视角

新高考选考政策规定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科目中选择三科作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从实践结果来看,等级赋分由于受到考生人数的影响给考生的考试分数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他们更看重和谁竞争而不是自身的真正实力,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博弈意识与行为,从而可能诱发“投机”行为。

1.“避难就易”成首选

对于考生与家长来说,考虑学习兴趣、科目成绩与科目对应的大学专业前景等综合因素进行选考科目的确定是重中之重。但是,“学生和家长往往难以全面搜集和正确处理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也不可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与此同时,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不完善,难以切实解决学生的选科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学科成绩往往会成为考生及家长最终确定选考科目的关键因素,因而就出现了“避难就易”的片面倾向,最突出的就是物理学科遭受选考“冷板凳”。为了防止选考物理的考生人数不断下降,浙江省出台了物理学科保护政策,以6.5万的考生人数作为最底层的赋分保证线。问题是,这种保障机制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其他科目是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不同科目的保障机制该如何体现差异性?由此可见,这样人为设置的保障机制实行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并非上策。

因此,部分考生与家长不顾政府部门的引导,往往放弃物理等传统理科科目,而选择相对容易的学科,这也是考生及家长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集中表现。避难就易的现实选择,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考生及家长利益博弈的焦點。

2.如何改革是关键

高中作为改革的具体落实者,针对学生选课组合的复杂性,必须要推广走班制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改革的需要。“七选三”选课组合理论上说有35种,全部放开任由学生自主选择,就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像“浮萍”一样在行政班级和教学班之间游走。这对学校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师资调动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这就是高中追求升学目标与政府部门要求严格执行既定政策目标之间的博弈。

在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重点高中往往相对保守,通过保留原有的教学优势来降低选科走班带来的风险。普通高中则倾向于选择另辟蹊径:重点突破改革中“新兴”的学科——技术。因为选考技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取得优势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一些。这显然是目前制度所无法规避的问题。

相关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也难以避免。由于实施“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进一步减少了高校选择学生的余地,政府部门则按照总分和志愿按程序进行投档录取。高校和学生两者作为分数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需要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才能“以高校和考生双向多元互通、自主选择为目标”,实现统筹各方考生诉求,明确高校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政策效果。

3.选课限制违初衷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博弈论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导向与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基于博弈论的计算机网络对抗问题分析
博弈论视角下的自首行为分析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