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研究
——兼论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机制设计
2021-08-30顾恒枭
顾恒枭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及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在国务院出台的培育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常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了解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水平,中小企业极易因资产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盈利能力不稳定等因素出现逾期还款,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发生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普遍放贷意愿较低,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成为常态,影响企业自身发展。构建科学高效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重要路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目标,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事后控制目标。本文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以实现银行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与事后控制双重目标,从而有助于实现银行贷款风险防控目标,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款意愿及倾向,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1.企业贷款风险的形成。企业贷款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二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前者又可进一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不确定性。在外部环境中,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借款企业的风险状况,从而加剧自身的风险承担。Gorton &George(1995)则发现国家金融体系特征这一宏观变量,可以区分不同国家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主要因素。在宏观不确定性因素中,主权风险的影响是现有研究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Knopf &Teall(1996)基于存款市场角度对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存款市场竞争会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萎缩,为维持盈利能力,银行倾向于增加其风险承担。Gorton &Hall⁃brick(2003)基于60个发展中国家银行数据的研究也表明,市场集中度对银行稳定性、银行盈利能力有促进作用,支持“竞争损害稳定性”的观点。
2.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模型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Robert &Allen(2003)提出在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中同时纳入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仅纳入其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匹配,提出预测能力更佳的新模型及技术。Shenker &Colletta(2000)比较神经网络模型与线性判别分析、Logistics 回归等传统技术在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上的效力,发现前者在大部分情形下运作良好,并通过比较由JP摩根开发的Credit Met⁃rics模型与由瑞士银行开发的Credit Risk+模型,发现二者虽有所区别,但在数学结构上大体相似,能够解决类似的企业贷款风险评估问题。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演进过程中,KMV 方法由于其前瞻性和动态性而广受推崇。Jiménez &Saurina(2006)以中小企业为样本,对比加入违约距离与未加入违约距离的Logistic 模型,发现加入违约距离的KMV 模型对信用风险的识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二)国内文献综述
1.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冯振涛和冯梦嫒(2016)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信用卡违约风险的评估模型,并给出信用卡评分模型的应用实例。郭莲丽等(2013)引入证据理论,建立贷款企业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贷款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对参数的依赖性较低,评估精确度较高。李战江等(2016)针对小样本分析的缺陷,提出小样本方法的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模型,以此来解决因样本数据过小而导致的企业贷款风险评估难题。倪向丽和吕波(2020)选取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等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旅游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核心企业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段翀(2020)将PFM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法进行结合,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模型,且认为模型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陶秋月(2020)运用KMV模型与有序Logit模型测算科创板25 家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认为科创板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属于中性状态。
2.企业贷款风险的预警。胡毅等(2015)从风险预警视角探讨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问题,采用面板Logit 模型对企业贷款违约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最终选出24 个预警指标,据此构建的模型能达到较高的预警精度。江训艳(2014)采用基于BP 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银行贷款风险预警模型,并对预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黄秋彧等(2021)在Cox 比例风险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Bi-level 组变量选择方法来构建企业贷款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优于基于Group Lasso、Lasso 罚及不加罚的Cox 模型。潘宇桐和孙英隽(2020)运用加权支持向量机模型(WSVM),选取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民营环保企业贷款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发现,W-SV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付玮琼(2020)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构建中小农业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认为该模型较适用于中小农业企业贷款风险预警。
综上,在企业贷款风险的形成方面,现有文献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进行探讨;在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方面,现有文献主要采用多种建模方法,建立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模型;在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方面,现有文献更多从风险预警视角来探讨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问题。此外,现有文献主要以商业银行视角的分析居多,从贷款企业视角的分析相对较少,直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问题的文献数量更少。对此,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分析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及贷款风险成因,在此基础上,将Logit多因子模型引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中,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并从中小企业贷前审核、中小企业贷后监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等三大路径设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本文研究成果将为商业银行科学构建和设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提供重要的决策借鉴。
三、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及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面临一定的贷款风险。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成因,从而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的指标设计及体系构建提供重要依据。
(一)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业态特征出现巨大变化,除了呈现传统行业的基本业态,我国中小企业正在逐步涉足新兴产业,从而呈现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的多重业态特征。具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1.中小企业涉及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涉及的产业主要还是以建材、印刷、轻工业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度高的传统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的能耗规模较高,产业附加值却较低,不利于中小企业承担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角色。
2.中小企业区域分布失衡。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中小企业区域分布失衡。
3.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缺乏。通常而言,高学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集团等,很少会选择中小企业就业,由此引发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缺口。
4.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阻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直接融资渠道与间接融资渠道,其中,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来募集资金,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获得资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通常较低,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来募集资金的基本条件,其直接融资渠道存在一定障碍。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往往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由此引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低及倾向不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也存在障碍。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层面。中小企业因自身因素制约,往往达不到银行对企业放贷的最低信用要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意愿。可能引发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企业资产规模过小。商业银行贷款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资产抵押或质押措施,但是,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过小,难以提供相对足额的抵押或质押资产,一旦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将面临较高的贷款风险。
第二,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通常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盈利水平有限,为降低相关税收成本,中小企业往往按照对自身有利的财务制度进行运作,导致很大部分的企业盈利内容没有很好地反映到财务报表。此外,为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可能会“粉饰”财务报表,导致银行面临较高的贷款风险。
第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家族式企业的用人特征往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成员分布在重要管理岗位,影响关联管理者的管理权威,容易导致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可能引发贷款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从而引发银行贷款风险。
第四,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路径,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往往因研发投入低而导致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市场份额,后续盈利能力不足会严重影响企业还款行为,从而形成银行贷款风险。
2.外部环境因素层面。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通常会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第一,逆向选择问题。中小企业通常需要“粉饰”财务报表以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审核,但银行工作人员因主观能力局限有时难以识别出虚假财务信息,可能会通过劣质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这种现象就是银行信贷中的逆向选择现象。逆向选择促使高风险的劣质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一旦其出现逾期还款行为,银行将遭受贷款损失。
第二,道德风险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私自改变贷款资金投资方向,将信贷资金由原来的低风险项目投向高风险项目,以博取所谓的高收益。一旦项目投资运作失败,则借款企业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导致银行贷款资金发生重大损失。
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通过上述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成因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主要由借款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管理效率、资产抵押或质押能力等定量指标决定,对此,本文将上述定量指标纳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同时,考虑到企业历史信用记录与所处行业环境对企业贷款风险的影响,本文在上述定量指标基础上,再引入企业信用记录、企业行业分类等定性指标,由此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有助于构建科学高效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的指标设计
1.定量评估指标的选取如下:
(1)企业财务指标。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
①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短期与长期指标。
短期指标计算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②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由净利润率与总资产报酬率进行综合反映。
净利润率计算公式如公式(4)所示。
③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由流动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进行综合反映。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如公式(6)所示。
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如公式(7)所示。
④成长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主要由营业利润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综合反映。
营业利润增长率计算公式如公式(8)所示。
(2)企业管理指标。将高管学历水平、高管任职年限、企业职工人数、企业经营年限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
①高管学历水平。高管学历水平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助作用,高管学历水平越高,则企业管理效率就越高。
②高管任职年限。高管任职年限与企业管理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任职年限越长,则企业管理效率就越高。
③企业职工人数。企业职工人数与企业管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职工人数越多,则企业管理成本就相对越大。
④企业经营年限。企业经营年限与企业管理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经营年限越长,则企业管理成熟度就相对越高。
(3)抵押担保品质指标。将抵押物价值及其抵押率、担保人资质作为衡量抵押品质的指标。
①抵押物价值及其抵押率。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通常要求借款中小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标的资产,一旦借款中小企业到期无法顺利还贷,则银行通过对抵押标的资产进行拍卖来补充其贷款损失,对此,抵押物价值及其抵押率将会对银行贷款损失具有重大影响。
②担保人资质。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对于借款中小企业无法提供足额的抵押标的资产,银行通常要求引入第三方担保制度,对此,担保人资质对银行贷款损失产生显著影响,一旦担保人信用能力不足,则担保人难以为贷款银行有效分担贷款损失。
2.定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如下:
(1)借款企业信用记录。借款企业信用记录主要包括借款企业的合同履行情况、贷款逾期情况、财务报表真实性情况、生产经营合规情况等历史记录,一旦出现上述历史记录中任一方面的不良记录,则会对借款企业信用记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借款企业信用记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借款企业潜在的信用风险发生倾向及水平。
(2)企业行业分类指标。借款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对银行贷款风险评估具有重要影响,若借款企业处于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则其具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说明这类借款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银行对这类企业放贷将具有较高的资金安全性。反之,若借款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其往往缺乏一定的持续盈利能力,说明这类借款企业偿债能力较差,银行对这类企业放贷将面临较高风险。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的Logit多因子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Logit多因子模型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基于Logit多因子模型进行贷款风险评估的主要思路是:运用Logit多因子逻辑回归方法,得到全面反映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的企业财务质量、企业管理质量、抵押担保质量、借款人及担保方信用质量、行业成长性特征等五大关联因子,以此为基础建立财务模块、管理模块、抵押担保模块、借款人及担保方信用模块、行业成长性模块等五大评估模块及其评分标准,并设定五大模块对应权重系数,通过对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的具体评分,以此界定借款企业所属的信用等级区间,从而实现对借款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目标。运用Logit 多因子模型进行贷款风险评估的优势在于:相对于层次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而言,Logit 多因子模型得到的五大评估模块(因子)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的综合覆盖度高达90%以上。同时,相对于通过专家打分法主观确定的评估指标,该模型基于大数据回归得到五大评估模块(因子),降低主观性因素。对此,该算法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准度,且贷款风险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从而提升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事前防控功能。
1.建立五大评估模块的评分标准,具体过程如下:
(1)建立财务模块评分标准。该模块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财务模块评分标准(单位%)
(2)建立管理模块评分标准。该模块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管理模块评分标准
(3)建立抵押担保模块评分标准。该模块评分标准见表3与表4。
表3 担保方资质(子)模块评分标准
表4 抵押物品质(子)模块评分标准
(4)建立借款人及担保人信用模块评分标准。该模块评分标准见表5。
表5 借款人及担保方信用模块评分标准
(5)建立行业成长性模块评分标准。该模块评分标准见表6。
表6 行业成长性模块评分标准
2.设定评估模块的权重系数。评估模块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各指标与贷款风险的相关性计算得出,参考商业银行对各项评估指标权重系数的设定标准,本文设定五大评估模块对应的权重系数见表7。
表7 五大评估模块对应的权重系数
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借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借款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具体评分,得到借款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从而确定借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水平。借款中小企业风险等级的设定标准具体见表8。
表8 借款中小企业风险等级设定标准
由表8可知:第一,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为A级,则认定借款企业风险等级属于无风险状态。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是很安全的,通常不会发生银行贷款损失,不必采取附加措施。第二,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为B级,则认定借款企业风险等级属于轻度风险状态。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会存在较低水平的贷款损失,需要采取附加措施,要求借款企业适当提高抵押标的资产价值。第三,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为C级,则认定借款企业风险等级属于中度风险状态。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会存在较高水平的贷款损失,需要采取附加措施,除了要求借款企业提高抵押标的资产价值之外,还必须要求借款企业的关联方股东为银行贷款提供反担保措施。第四,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为D级,则认定借款企业风险等级属于重度风险状态。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会存在很高水平的贷款损失,必须严厉拒绝对借款企业进行放贷。
(三)风险评估体系的应用:算例分析
为便于理解上述风险评估体系,本文以H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以此来拓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具体应用。H 企业属于化工行业的中小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原材料。为便于分析,以符号X1表示企业财务模块的得分值,以符号X2表示企业管理模块的得分值,以符号X3表示抵押担保模块的得分值,以符号X4表示企业信用模块的得分值,以符号X5表示行业成长性模块的得分值。借款企业H的各个评估模块对应的实际得分值如表9所示。
表9 借款企业H的各个评估模块得分值
以X表示借款企业H 的信用等级评估值,则X=将表9 中的各个变量值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到X=2.25+1.66+1.44+1.38+0.78=7.51,即借款企业H的信用等级评估值为7.51。依据表8给出的借款企业风险等级设定标准可发现,借款企业H的信用等级界定为B级,认定借款企业风险等级属于轻度风险状态,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会存在较低水平的贷款损失,需要采取附加措施,要求借款企业适当提高抵押标的资产价值。
五、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设计
(一)建立中小企业贷前审核机制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管理时,不仅需要强化及完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还需要建立及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贷前审核机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贷前审核机制,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贷前控制目标。中小企业贷前审核机制的具体内容为:
1.审核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审核财务报表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将关系到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一旦银行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借款企业财务信息的造假问题,则会对银行贷款带来巨大损失。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专业、丰富的财务审计经验及经历,更易识别借款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银行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借款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专业性审核,以更大程度地提升银行对借款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一旦发现借款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则将借款企业设定为非诚信企业,一律拒绝为其提供贷款,以此实现商业银行在贷前环节的贷款风险控制目标。
2.审核担保方资质的合规性。考虑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相对不足,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借款企业提供担保已成为常态。但是,一旦担保方资质不合规,银行难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来控制其贷款风险。例如,政府、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是不具备担保资质的,一旦银行错误地接受政府、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为借款企业提供担保,则当借款企业出现逾期还款现象时,银行无法对政府、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执行拍卖程序,从而导致银行贷款损失无法得以弥补。特别是学校教学楼、教学设备等教学类资产是严格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商业银行不得对教学类资产进行拍卖来弥补贷款损失。因此,审核担保方资质的合规性,对于银行在贷前环节控制贷款风险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银行在贷前环节的贷款风险控制目标。
3.审核抵押物价值的足额性。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可抵押资产价值相对不足,一旦借款企业到期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则商业银行可能因抵押物价值不足而发生部分贷款损失。审核抵押物价值的足额性,对于商业银行贷前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商业银行在贷前环节的贷款风险控制目标。商业银行在审核抵押物价值足额性规程中,一旦发现借款企业提供的抵押物价值不足,则可要求借款企业及时补充抵押物,若借款企业不履行抵押物补充义务,则应及时拒绝其贷款申请;若借款企业及时履行抵押物补充义务,则可接受其贷款申请。
(二)建立中小企业贷后监控机制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管理时,除了建立及完善贷前审核机制之外,还需要建立及完善中小企业贷后监控机制,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事后控制目标。具体内容为:
1.建立借款企业贷款资金监控机制。依据银企贷款合同,贷款资金应当进行定向运用。在银企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为有效防止借款企业私下改变贷款资金运作方向产生高风险,银行必须建立借款企业贷款资金监控机制,对借款企业贷款资金的运作方向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借款企业擅自改变贷款资金运作方向,银行将立即收回剩余贷款资金,同时追回借款企业已使用的部分贷款资金。若借款企业拒绝退回贷款资金,则通过法院起诉方式对借款企业进行制约。建立借款企业贷款资金监控机制,以此来实时监控贷款资金的运作方向,对于实现商业银行在贷后环节的贷款风险控制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立借款企业贷后经营动向监控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营利润是借款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对借款企业贷后经营动向监控机制,对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实现贷后环节的贷款风险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旦监控系统监测到借款企业贷后经营状况发生下降,银行应及时派遣相关工作人员进入借款企业进行尽责调查,若贷后经营状况的下降是短期偶然因素造成的,银行可以暂缓处理并加强监控;若贷后经营状况的下降是长期必然因素造成,银行必须通过强制手段收回贷款,从而将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有助于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风险的分担目标。具体内容为: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不足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能够更好地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足的缺陷,为借款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以此提升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使得借款企业满足银行放贷设定的信用等级门槛,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同时,还能够有效分担银行贷款风险,一旦借款企业出现贷款偿还的逾期行为,则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向作为第三方的信用担保机构追偿贷款,以此提升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控制银行贷款风险。
2.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制。相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风险较大,为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风险,需要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险业务。当前我国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已建立协同及合作关系,这种协同及合作关系将有助于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展开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合作行为。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制,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保费积累,从而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资产实力;另一方面,一旦中小企业出现逾期还款行为,则保险公司强大的保费收入能够有效代偿银行贷款,从而分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损失。可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制,通过保险公司为商业银行有效分担来自中小企业层面的贷款风险,可以很好地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目标。
六、结论与展望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足,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提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意愿,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文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为切入点,通过选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指标,并运用Logit多因子模型,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此外,基于中小企业贷前审核、中小企业贷后监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等三大路径,科学设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的构建,对于防控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层面的贷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模型与方法来探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问题,同时还需要基于多个视角和多种路径探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的设计问题,本文将为这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良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