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用于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护理的价值
2021-08-30曾利红胡燕芳
曾利红,胡燕芳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0 引言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中老年为主要患病人群。疾病的引发机制则是由于患者脑部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产生连锁现象,脑动脉管腔较为狭窄,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死亡,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1]。脑梗死按照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划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以及脑栓塞等,而常见类型表现为脑血栓。此病为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2-3]。脑梗死主要后遗症为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脑组织早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伤,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抽取80例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常规护理和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0例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80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63.5±4.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6~79岁,平均(64.8±4.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均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控糖、控制血压、脑循环改善以及营养神经。随后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对其讲解用药知识,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并指导其科学饮食,训练患者肢体正确摆位、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训练和ADL训练等,依据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运动,以免运动过度产生损伤。
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内容如下:①注意力训练。选择相关系统软件对数字进行混乱排序,并在一连串数字中制定删除数字。②记忆训练。选择内部代偿训练方法和外部代偿训练方法,即联想法、谐音法、故事法、记事本以及辅助物品进行提醒,对患者实施记忆力训练,训练原则由简到难,从而形成规律化训练。③定向力。采用问答方式辨认时间、空间、地点以及任务。④计算力。采用加减乘除或者和日常生活存在关系的数字游戏,对患者的计算力进行训练。⑤视觉空间和执行能力。选择数字排序、指定文字删除、临摹、物品分类和拼图等方法训练患者的观察能力或者扫描能力。⑥语言训练。可通过读报和讲故事方式对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⑦命名训练。指导患者清晰说出室内物品以及图片名称。⑧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材料对患者认知康复知识进行讲解,将认知功能障碍健康手册以及教育材料发放至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每月发布1次训练项目和时间,患者住院过程中、出院后1个月举行讲座,讲座时间为40min,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且鼓励患者讲出护理过程中功能变化情况和自我感觉变化情况,依据其实际变化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
1.3 评估指标
选择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4]和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5]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MoCA包含总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以及定向力,分数和评估指标呈现正相关性;选择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数和评估指标呈现正相关性[6-7]。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在进行计算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结果计算后的表现形式均为计量资料,检验时采用t值,组间数据对比后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MSE和改良Barthel 指数
护理前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MMSE和改良Barthel 指数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MMSE和改良Barthel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和改良Barthel指数
2.2 MoCA评分
护理前比较观察和对照两组总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以及定向力评分,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观察和对照两组总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以及定向力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oCA评分
3 讨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一般病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具有发病情、病情发展迅速、致残与致死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质量与安全[8-9]。该疾病在发病后,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出现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并且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均会加重患者病情,致使脑梗死位置处于低灌注状态,从而引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应给予其科学、合理化的护理干预,进而保证其治疗效[10]。就目前而言临床按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降低计算力以及注意力,损伤语言功能和记忆功能,而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趋于年轻化[11]。
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予以康复治疗,从而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及早实施健康教育等护理可提升患者的认知,有助于积极实施功能训练。临床研究表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具有相互作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对人独立生活能力产生影响。为此需要加强认知功能训练,重建已经学会的模式,将康复效果提升。视觉、语言以及听觉功能重组机会增加,会提升其康复效果,和大脑可塑性存在关系。然而单纯实施康复治疗仅重视患者脑梗死后运动障碍,忽视了功能障碍关注度,从而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12]。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则是由护理人员实施的一种有效功能障碍方法。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数据对比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可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由于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此模式对已经学会的行为模式进行重建以及强化,并且加强训练,增加了语言以及听觉功能重组机会,进而提升了患者的康复率。
综上所述,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用于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护理中可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