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取临床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30杨雪梨
杨雪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又可称之为肾炎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肾脏双侧肾小球位置出现局部炎症。患者患病后多会出现肾功能异常、无尿、尿量减少、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该病发病迟缓,患病后期进展较快,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贫血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并且,治疗该病的周期较长,所需要的费用较高,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家庭负担较重。所以,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文章针对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该病治疗期间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分为两组,参照组资料有32例患者,研究组资料有32例患者。参照组资料中有女17例,男15例。研究组资料中男18例,女14例,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2~65岁,平均(48.5±1.9)岁。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33~68岁,平均(50.5±0.9)岁。所有样本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上无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存在重大躯体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患者及家属需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控、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
研究组患者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干预,具体如下:
入院第1d: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予以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设施及病房环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应的探视制度等。同时,应当予以患者生命指标监控,明确患者的体温、血压等指标,及时改进护理方式,谨遵医嘱实施护理干预。并将疾病知识详细讲述给患者和家属,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包括疾病诱发因素、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流程等,且需要每天发放住院日清单。
入院第2d:医护人员需要完善患者的相关检查,包括采血、CT等辅助检查,加强日常护理,谨遵医嘱予以患者用药指导;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部分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通过播放音乐或视频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引导患者进行憋气训练,及时在床上进行二便;对病房中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实施室内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或是其他并发症。
住院期指导: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住院期间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案制定,并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时间;及时判断住院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予以提前预防措施;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包括站立训练、坐位训练等;指导患者定期用药,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患者注意清洁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等症状。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出院前予以健康指导,为其发放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手册,指导患者坚持用药,注意保暖措施,避免感冒,且不可过度劳累;并将日常生活预防方式告知患者,包括用药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若患者出院后有明显异常情况需及时前来就医。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情况,其中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三种,满意度为满意及一般的和组成。针对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依据国际相关标准制定调查问卷,总分值为100分,0~30分证明患者认知水平差,30~60分证明患者认知水平较好,60~100分证明患者认知水平为优秀,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意义
利用SPPS 22.0软件对所有样本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中的(均数±标准差)通过计量数据展示出来,实施t值检验。且所有数据结果中的比对通过百分比显示,及时予以卡方计算,所有分析结果中,若P<0.05,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所有患者经过观察后的护理满意情况见表1数据所示,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9.4%,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差,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2.2 认知水平
所有患者经过观察后的认知程度对比见表2数据所示,研究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较好,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50.6±3.9),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评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评分()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一组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部分致病诱因尚不明确。临床研究指出,多数患者的病发与感染、免疫、遗传及肿瘤息息相关。患者患病后的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高,导致经济负担较重,患者的康复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并且,该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疾病反复,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予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护理资源可以合理应用,保证了护理质量。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管理的流畅性,促进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不断上升[3]。
现阶段,国内外医疗机构逐步认识到了CNP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于几年前,各医院将CNP实施到针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中,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质量不断上升,并在临床护理中缓解了紧张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CNP是由多名医学家提出的护理路线图,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且根据患者的变化时间而变化,促使护理人员可以有预见性的工作[4]。并且,CNP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引导患者明晰自身的护理目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相关报告指出,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其中主要有以下内容:适当的护理指导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护理的效率,减少日常护理工作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升护理的协调性,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治疗费用,进一步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5]。详细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包括日常预防措施、治疗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疾病诱发因素等等,促进患者及家属认知水平不断上涨,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康复效率逐渐上升。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且予以定期随访观察,进而保证患者出院后可进行延续性护理[6]。
经过本文研究发现,两组相比较可知,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差,且护理满意度较低,认知水平一般,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费用,促进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且复发率逐渐降低,康复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