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创产品文化来源的探索研究

2021-08-30杨纯

美与时代·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文化自信设计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传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色,是最容易引起共情和认同的文化要素,而革命文化的文创产业开发不仅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只有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方能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来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文化话语体系的提升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文化认识的深化,随之而来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成为国家更为主动且自觉的战略行动。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较为活跃的形态之一,其包含了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创意群体。文创产业衍生出的文创产品近几年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焦点。从电影《战狼2》到故宫文创,再到今年火爆全网的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文化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达至每一位国人的心里。这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向心力,同时也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放大。本着推动文化发展,渗透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和经济、科技深度融合的原则,文化创意产业及其载体文创产品的发展已成为党和人民实现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径。

一、文创产品的“前世今生”

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可追溯到10年前,2010年以江浙地区及青岛、厦门等东部沿海旅游名城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开始以其文化地标作为依托设计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这时的文创产品开发还属于较小众的民间自发行为,没有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游走在市场边缘的文创产品开始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该意见提出:“依托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由此掀起了国内的文创热潮,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国家级和地方博物馆、美术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文创产品改革与研发,其效果亦显而易见:2017年故宫文创销售收入高达15亿,2018-2019年相继推出的故宫口红更是风靡全网。人们评价:“600年的故宫也成了网红”。流行时尚的表象背后实则蕴藏的是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对文化产业改革的充分认可。

近几年,文创产品出现了一些思路歪斜、流于表面而不重视传递内核的现象,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跑偏了”。盲目跟风,重外轻内,文化意图不明,比葫芦画瓢,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现阶段的文创市场当中,急需赋予它们正向引导。文创实则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行业,它是对文化认知、设计能力、艺术品位及审美的综合考量,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不仅要有创意思维的更新和艺术审美的基调,更要有源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沉淀。现阶段文创产品的文化来源,主要侧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故宫文创、敦煌文创以及《大圣归来》之类动漫影视等标杆案例,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在传统文化在文創产品的重塑上面。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广阔而深远,文创产品的创意来源也远不止此,它还有更深更广的内涵等待我们挖掘。

二、解读文化自信三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习总书记阐述的文化自信,指向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怀与高度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初心,是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文化根基;革命文化代表的是新中国的国家初心,今天国家的富强是建立在红色革命文化基础上的,这是当下国人必须坚守和珍惜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和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核心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人民共同理想的精神硬核。这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体现,共生于文化自信理论当中。

三、探索文化自信在文创产品中的体现

前文提到,现阶段的文创产品大多在追寻传统文化的脚步,在产品口碑上也初见成效,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体现相对单薄,优质案例欠缺,在大众文化意识中还未形成鲜明的文化旗帜。系统性的将文化自信三要素贯穿于文创产品的文化来源选择上,是一个扩展文创思路、加强文化认同、支持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好方法。现将文化自信三要素在文创产品案例中的体现详细分析如下,给其文化来源的选择多一些启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成功“出圈”,5分钟的舞蹈,14名舞蹈演员,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时而严肃,时而活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之夜。庄严肃穆的唐宫,藏着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诸多“宝物”,其中一些物品恰恰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舞蹈播出之后,河南博物院的参观人数骤增四成,这个就在身边的宝藏之地,跻身为河南新晋网红地。

我们抛开流量,仔细分析这件优质的舞蹈作品,实则是一件集舞蹈、音乐、美术、设计、5G和AR技术于一身的文化创意产品。习总书记说过:“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唐宫夜宴》的主角们的雏形就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彩陶伎乐女俑(如图1、图2)。乐俑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她们手持琵琶、竖箜篌、钹等,组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演出场面。舞蹈编导以千年以前的陶俑作为文化来源,将其“复活”,赋予传统的唐代造型符号。唐代的精美画卷和藏品瑰宝,用传统文化的内核加上现代科技的外衣,传统文化的巨大能量,如核裂变一般快速释放。

传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色,是最容易引起共情和认同的文化要素。因此,设计者应学会横向选择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文学艺术等内容,再纵向深入具体的文化载体,例如历史人物、历史名城、历史事件等。通过横向确定方向纵向深入内容的方式,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锁得扎扎实实。传统文化文创产品就像一条架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彩练,一头连着传统文化,一头接着现代审美,只有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方能起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自信的作用。

(二)红色革命文化的坚守与弘扬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黨100周年,我们要时刻牢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独立、走向民主、走向文明与富强的伟大道路,更要牢记今天国家的富强是建立在红色革命文化基础之上的,这是当下国人必须坚守和珍惜的奋斗精神。因此,革命文化的文创产业开发不仅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大赛逐渐增多,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亦可落地开花,实现发展红色文化经济。在2020年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中,有一套以“新青年”为命题的文创产品,主题新颖,形式美观(如图3)。灵感来源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的《新青年》杂志。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在上海召开。“新青年”三个字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同时也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设计师将革命时代的文化符号代入今天的生活,将积极向上、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形成日常陪伴,激励年轻人不忘初心,坚守刻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注与践行

习近平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我们需要时刻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给民众带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的文化供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融入了现代科学民主精神和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扶贫助农计划,等等。设计者需要积极洞察国家发展的奋斗目标与方向,紧跟国家先进文化的脚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产业上做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由“山田海里”和“豫游纪”两个文化品牌联合推出的山药麻花就是一个扶贫助农的成功案例(如图4)。作为铁棍山药产地温县的扶贫助农计划项目,此产品在性质上一改以往土特产的印象,摇身一变成了零食小吃,加之文创品牌在视觉形象及包装上的创新升级,使其成了上班族和家庭日常的快销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也将助农行动落在了实处,通过群众的购买活动倡导扶贫助农人人有责。

四、结语

文创产品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开发,必然离不开对产品文化来源的探索,我们应以文化自信理论为核心,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从而提炼视觉符号,并转化为可视化元素,为大众提供更优质、更具文化精神的消费选择,也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孙雷,隋立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展与养成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9-115.

[3]王晓予.中原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案例研究[J].装饰,2020(5):112-115.

作者简介:杨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文化自信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