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窑陶瓷的审美特征以及成因

2021-08-30王磊高峰

美与时代·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民俗文化

王磊 高峰

摘  要:萧窑陶瓷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朴实、自然的审美特征一直到现在还产生广泛的影响。萧窑之美不在于华丽的装饰,而源于在百年的传承积累中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在陶瓷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对萧窑陶瓷审美特征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于萧窑的了解,有利于拓宽陶瓷文化的方向和发展。进一步探寻成因,有利于陶瓷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弘扬陶瓷的人文艺术价值。

关键词:萧窑陶瓷;审美特征;烧制工艺;民俗文化;陶瓷文化

一、萧窑陶瓷的历史

?萧窑地处安徽省内萧县镇,因窑业在此生产发展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便取地名“萧窑”冠之。南北瓷文化在这里交汇,萧县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南北两大瓷窑体系的重要中间过渡地区。从隋代始烧直到元代,不同时期萧窑烧制的产品各不相同。寿州窑以烧制青瓷而著名。釉色以青釉、黄釉、黄花釉为主,胎质较为粗糙,但造型朴实亲和,颇受大众喜爱[1]。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高岭土的发现,推动了白瓷技术日趋成熟。萧窑由于拥有珍贵的高岭土物产资源,逐渐开始向烧造白瓷转变。此时的胎和釉杂质较多,但已经普遍施于化妆土,提高了萧窑陶瓷的产品质量。北宋是萧窑烧瓷的鼎盛时期,主要器型为枕、碗、罐、瓶等生活器型。此时的萧窑陶瓷在唐代成熟的工艺下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创造出了神态逼真的人物雕塑瓷,风格朴实又不失灵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金元时期,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饮食上爱吃牛羊肉喝酒。器形的种类也有所改变,添加了高足杯、盘、盏等酒食类器皿。在这个时期烧造了黑釉瓷器,在枕形器、瓷盆等产品上装饰有白地黑花、贴花工艺,不仅提高了陶瓷的产量,审美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萧窑陶瓷从隋唐创烧开始,不断吸收南北名窑的烧制技术和装饰工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萧窑陶瓷的审美特征

(一)“道法自然”的朴素观

?皖北地区是道家思想发源地,涌现出了管子、老子、庄子、嵇康、刘伶等一大批文人思想家,道家思想在此地影响甚广。萧窑陶瓷的审美特征与朴素自然观紧密相连,表现出皖北人民的自然美学观和审美观。老子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是自然无为之道。自然无为则无所不为,道不仅养育万物,而且使万物自化,使天下自定[2]。萧窑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釉色装饰造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而有所变化,但其独特的朴素审美特征一直延续下来。陶瓷产品的材料从大自然中获取,陶土的色彩较重,颗粒感强,不施釉料就可以营造出质朴、自然的质感,并且瓷泥种类较多,胎体色泽较淡,适合各种釉色,不施釉或者施透明釉就能达到雅致清新的效果,正如萧瓷中的黄白釉、青釉碗等[3]。萧窑陶瓷的匠师们追求朴素淡雅,简洁纯粹,朴实无华之美。正如李白要求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4]。司空图提出“妙造自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无不是在主张按照事物自身的必然性,任其自然而然的发展和运作。在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中又符合一定事物整体的目的和人的某种社会目的。正因如此才形成了萧窑产品的“道法自然”的朴素美学思想。

(二)“无心之美”的内在观

?日本民间工艺大师柳宗悦认为“无心乃美之源泉”,他将这种美视其为倡导的工艺美之核心,顾名思义,不要强制给产品界定风格或者添加人为装饰,为了“美”而“美”,而是让工艺、纹理、材料回归本我。萧窑陶瓷极其注重器物自身,在装饰上也是概括取舍,纹饰寥寥几笔而笔墨繁茂恰到好处,整体气韵融合得当,在陶瓷的载体上尽显中国画的东方精髓。例如,萧窑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形式简洁,气韵生动,笔墨的生动在于心靈的生动,但凡心俗了、繁杂了,则装饰显得俗套。萧窑的“无心”之美是纯粹的民族之美,没有对外来文化地盲目模仿添加,它的美是真真正正从这片土地上和自然中汲取的,是匠师融入这片土地,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将自身的烧制技艺融入这片皖北的文化中,鲜活地体现出皖北的地域特色。它的美反映了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以及自然的生命力,折射出皖北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淳朴自然的民风。正如柳宗悦在《民艺》一书中说过,“只有当美产生于自然、融入于民众、成为人日常生活的朋友时,才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正确的年代”。

三、萧窑陶瓷审美形式的成因

(一)民俗文化对萧窑陶瓷装饰的影响

?书画传统是萧县地区的重要文化底蕴和依托,苏轼曾在徐州任知州,经常到萧县视察民情,这里山势陡峭,鸟语花香,深受文人喜爱。以苏轼为主的一批文人墨客常常在萧县研究诗词歌赋,品茗斗茶。苏东坡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笔少意丰的写意风格,影响了当地的市场以及民众的审美观念。陶工们以当地文人的绘画风格作为参照,以素色为美,较少图案化表现。如“青釉四系盘口壶”器物釉色纯正,素净而古朴,意味悠长。造型端庄别致,口窄、颈长、肩宽、足细,挺拔而不失秀气,线条的起伏间尽显笔墨趣味。青黄色表面略泛光泽,有如玉般的质感,无多余装饰,颇具神韵。除单色釉外,还运用了部分装饰题材,主要以牡丹、草叶、卷云纹以及折枝、虫鸟为多。在中华文化千百年的潜移默化下,人们对于其内涵有着统一的审美认知,寓意富贵、吉祥,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符号,体现人们普遍的求祥心理。萧窑既迎合不同时代民众对于瓷器的使用和审美要求,又与萧县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相结合。淳朴的釉色、反复改进的烧制技艺、寓意吉祥的装饰题材,就是这些造就了萧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文化,在众窑中独树一帜[5]。

(二)民俗文化对萧窑陶瓷造型的影响

1.日用瓷

?碗型陶瓷是萧窑产品的主要部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以饮食为基础的进餐方式与进餐习俗在数千年的饮食活动中发展、积淀。萧窑陶瓷碗的类型多种多样,深形敛口,浅腹敞口,尺寸大小都各有区别,能够满足日常饮食中的多种需要。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农业的出现则是陶瓷得以出现和发展的条件之一,自古流传有“神农耕而陶”的传说。地区的饮食也是南北兼具,春夏吃白面,秋冬吃大米,都离不开陶瓷碗的使用。而且用陶瓷装置的食物,用起来方便,看起来美观,古代袁枚提出“美食不如美器”的著名观点,表明了饮食和器具的关系,提出了器具美观的重要性。萧窑瓷器不仅停留在器物的表面,更注重器物的文化以及工艺传承,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从而影响了餐饮习俗的改变。

2.雕塑瓷

?除了日常的生活陶瓷外,雕塑瓷是萧窑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民俗文化的浸润下折射出独特的皖北民间艺术形式。出土的宋代老妪人物塑瓷,是窑工对于乡亲邻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独特审美,反映出乡村人民和善亲邻、淳朴的民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塑像长54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以白色瓷土捏塑而成,胎质较细,表面饰有化妆土,未施釉。塑像为一老妪直姿侧卧于榻上,头枕长方形枕,枕侧饰有莲花纹。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莲纹饰代表“净土”, 象征着“纯洁”, 并且有“吉祥”的寓意, 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主要题材之一[6]。自肩部至脚踝处盖有薄衾,衾顺身体自然下垂,并在两侧形成波浪形折纹。上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长裤,足穿尖足履,头戴暖巾,额发外露,脑后绾一发髻并插圆头簪[7]。尤其是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神态安详,慈眉善目,体现出窑工精湛的工艺技术,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侧面反映出皖北人民的生活习惯、性情特点以及社会环境。

四、结语

由于其文献匮乏,特别是在元代煅烧后文献稀缺,而且技术不外传,以至于我们到现在都无法窥视其萧窑陶瓷的制作过程全貌。人们推测其衰败的原因有一部分来源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据《萧县志》记载,由于萧县干旱严重,经常会举办一些祈雨求福的活动。但又紧临古黄河,时有黄河泛滥的情况发生。再加上繁重的徭税,人们四处迁移,这可能是导致萧窑衰落的原因。其次,在南宋与金对峙时期,萧县作为金人统治的南疆地区,这里成为交战前沿,连年战火,大批至此的人或死于战乱、或流离失所,烧造工艺被迫中断,人民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各阶层包括制瓷业在内的商业活动必然衰败。萧窑陶瓷作为安徽省淮河流域一带举世闻名的民窑陶瓷,萧窑陶工的丰富制瓷经验对于南北瓷业发展的过渡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探求萧窑陶瓷的自然美和民族美,保存和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支持科技创新,重新在民族艺术的传统工艺中探索新的艺术理念和保护传承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许怀喜.寿州窑初探[J].装饰,2002(12):64-65.

[2]刘昕,李宝军,李瑞兴.山东淄博磁村窑窑具与装烧工艺初步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12):79-97.

[3]靳青万,赵国乾.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32-39.

[4]董鹏.传统陶瓷器物造型理念对当代日用瓷设计的启示[J].设计,2019(23):105-107.

[5]赵云川.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J].艺术设计研究,2018(1):81-86.

[6]李砚祖.设计的文化与历史责任——李砚祖谈“设计与文化”[J].设计,2020(2):42-46.

[7]刘丽芳,范旭东.试论宋瓷纹饰之美[J].设计,2019(1):48-49.

作者简介:王磊,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環境艺术设计,传统工艺文化。

高峰,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文化,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基金项目“淮河流域民间陶瓷工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17BG14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民俗文化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