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客观动因分析

2021-08-29王宇凡赵春阳朱怡欣

生产力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舞弊管理者权力

王宇凡,张 欢,赵春阳,朱怡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正朝着全球化进程迈进。与此同时,财务造假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就是将企业各种财务缺陷和隐患隐藏起来,以可观的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1]。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假设财务压力和管理者权力强度是财务造假的主客观原因。其次选取了2019 年证监会披露的50 家财务造假和50 家未造假的上市企业,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对于企业来说较为重要的财务因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这些财务因子代表的财务压力,以及管理者权力强度的相关指标对财务造假产生的影响,验证提出的假设。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来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二、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20 世纪30 年代起,就开始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首先是财务舞弊的冰山理论,即双因素理论[2]。这种理论认为审计中比较容易识别的是内部控制的健全和严密,只是影响财务舞弊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对企业造假行为的动机分析。其次是财务舞弊的三角理论,认为企业舞弊主要是压力、机会和借口共同作用的结果。再次是关于财务舞弊的GONE 理论,即四因素理论。G指 Greed,贪婪,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进行财务造假获得更多的收益;O 指Opportunity,机会,管理层为了实现财务舞弊会寻找适当的时机;N 指Need,需要,舞弊者需要通过舞弊行为获得更多的资金;E 指Exposure,暴露,舞弊行为被证监会等检察机关发现和披露。最后是财务舞弊因子学说理论,即多因素理论。这个理论是在GONE 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将舞弊因素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3]。一般风险因子主要与组织环境有关,即可以实施舞弊的时机,舞弊被曝光的可能性,以及曝光之后受到处罚的严重程度,主要是客观因素。个别风险因子则是指管理者的道德品质以及舞弊者实施舞弊的动机和欲望,主要是主观因素,因人而异,当舞弊者有通过舞弊获利的欲望,并且认为有实施舞弊的时机时,舞弊就会发生[4]。

本文主要根据舞弊因子学说理论进行简化,将客观因素固定到企业的财务压力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会有财务压力。主观因素则是固定在管理者权力强度上,管理者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拥有更多的权力,可以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有更多实行造假而不会被发现的时机。

三、主成分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9 年因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财务造假手段被证监会通报的50 家上市公司作为造假样本,剔除了近几年来频繁更换管理者的上市公司,同时选取了50 家连续三年经营良好的未造假企业作为对照样本。通过国泰安数据库和同花顺数据库,以及巨潮资讯搜集到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并利用SPSS 23.0 完成主成分分析。

(二)变量和方法选择

为了确定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指标,对选取的100 家企业进行资料收集,通过查阅2019 年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最终选择了反映企业利润和投资前景的净利润(亿元)、营业收入(亿元)、每股收益(元)、毛利率(%)、市盈率(倍)等16 个财务指标。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揭示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要成分,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5]。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16 个变量中找出对企业重要的几个财务因子,以此来探究这些重要因子代表的财务压力与企业财务造假是否相关。

(三)主成分分析

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了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KMO=0.653>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显著性水平=0.0<0.05,说明数据是显著的,可以进行主成分的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

如表1 所示,为了从较多的因子中找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子来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情况,需要进行降维和因子分析,进而分别对初始因子的总方差解释、提取因子解的方差和旋转因子解的方差解释进行分析[6]。通过因子分析程序自动提取了前五个因子,五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785%,也就是说有73%的总方差可以由这5 个因子解释,能够客观和较好地反映原因子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表1 总方差解释

之后是对16 个变量对应进行载荷,按载荷值进行的顺序,因这些因子呈现某些共性,所以可以将其根据共性进行归类,分别对这五类因子进行命名,如表2 所示,依次为公司价值因子、盈利能力因子、投资价值因子、偿债能力因子、投资风险因子。变量已经出现较明显向关联性高的因子聚集的现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原有的16 个指标信息从而分别集中到5 类公共因子中。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因子解释

(1)公司价值因子。五类公共因子中方差贡献率最高的是公司价值因子,达到了23.893%,且因子载荷值最大的为总股本指标。当投资者想要进行投资时首先会判断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即企业是否在盈利,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前景等[7]。当他觉得企业的价值还有上升的空间,他就会进行投资。因此这一公共因子是企业十分重要的财务因子。

(2)盈利能力因子。盈利能力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经营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8];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盈利能力越强,能获得的分红越多。

(3)投资价值因子。这一因子的组成变量中市净率所占的比重最高,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可用于股票投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它的股价较低,净资产较多,这类股票还有十分可观的升值空间,因此投资价值高[9],反之市净率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低。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增加净资产的比重,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这样才可以降低发行在外股票的市净率,吸引更多的股东购买企业股票,获得更多的融资。

(4)偿债能力因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收回资金的重要指标。一般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就是希望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及吸收投资者资金的目的。

(5)投资风险因子。这类公共因子包括市盈率的变量,市盈率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的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投资成本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10]。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四、Logistic 回归分析

(一)研究假设

基于已有的研究,将财务造假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财务压力,这是一种共性,即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面临的环境。基于上述主成分分析之后得到企业重要的五类公共因子,通过这些公共因子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压力状况。主要有体现公司高价值的压力、保持持续向好盈利能力的压力、吸引投资者投资的压力、缩短偿债周期的压力和减少投资风险的压力。这些财务压力对一些经营有问题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重大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来维持企业向好的假象,进行财务造假。

基于此客观原因提出了假设1:财务压力与财务造假呈正相关关系[11]。

主观原因主要是与管理者个人相关,管理者可以进行企业决策,当他的权力过大,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以将决策程序的性质由群体决策变为个人决策。他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进行财务造假。这是一种个体的选择,并不是共性问题。

基于此主观原因提出假设2:财务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权力与财务造假呈正相关关系[11]。

(二)数据来源

这部分仍然采用了上述选取的100 家企业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上述主成分分析之后得到了企业主要的财务因子,用来研究财务压力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另外通过同花顺数据库、CSMAR 等搜集企业管理者相关的信息,用来研究管理者权力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1.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假设1 和假设2 的被解释变量都是财务造假,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造假企业取值1,未造假企业取值0,由于被解释变量只有两个取值,因此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假设1 的解释变量是财务压力,根据上述主成分的五类公共因子,选取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毛利率、市盈率五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假设2 的解释变量是管理者的权力,对管理者权力进行量化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管理者权力进行量化。首先是管理者与董事长是否是同一人,即管理权和监督权是否分离,若是同一人则取1,不是同一人则取0;其次是根据所有管理者任职时长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接着将高于平均值的企业取1,未高于平均值的企业取0;最后是对于管理者是否持有股权进行规定,若是持有股权就取1,未持有股权就取0。

2.建立模型。为了验证假设1,建立财务压力与财务造假关系的回归模型1:

为了验证假设2,建立财务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权力与财务造假的回归模型2:

其中:Y——企业财务造假的程度;X1——财务压力;X2——管理者权力;βi——待定参数(i=0,1,2);ε——随机扰动项

(四)结果分析

经霍斯默-莱梅肖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955>0.05,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与真实数据拟合良好,可以进行数据研究分析。

1.变量分析。如表3 所示,所有数据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表示假设成立,这些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从财务压力的五个指标中可以看出,财务压力较大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当压力指标每增加1,其造假可能性以倍数增长。从管理者权力指标进行分析,当管理者与董事长两职合一,任职较长且持有股份时,它的Exp(B)值较高,表示权力的增长所带来财务造假的可能性极高。

表3 方程中的变量分析

2.Logistic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回归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财务压力与财务造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表3 可以看出,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的五类公共因子,选择的五个财务压力的关键指标显著性都十分明显,可以明确体现出财务压力与财务造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净利润增长,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外部因素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这些指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就会越大,利用违规的手段操纵财务报表信息以掩饰当前实际经营情况和经营业绩的动机就越大,即财务造假的概率就越高。

(2)财务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权力强度与财务造假显著正相关 。由表3 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越大,他的需求越大时,企业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越大。外在的因素虽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然而真正的造假行为还需要人来实施。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高层,对于公司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当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时,可能将团队决策变成个人决策,当他们工作年限较长,实际地拥有企业股权时,为了实现自身更大的利益,为了掩盖企业业绩不佳或因其个人决策不当造成的经济后果,很可能会弱化监督、引诱甚至控制董事会以实施财务造假[12]。

五、针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对策建议

(一)上市公司层面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造假现象。一方面,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管机制,保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的聘任和薪酬不受董事会控制,以充分发挥其切实有效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举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等,形成良好的决策环境和畅通的举报途径,从而有效遏制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13]。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应该完善高管的考核制度,定期对高管的工作进行考核。优化管理者权力时,需要注意权力和责任的平衡,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其行为。

(二)监管部门层面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它虽然会对造假企业进行披露和处罚,然而处罚力度较小、处罚的金额也不高,使得造假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企业为了获得高收益会铤而走险,即使被处罚也是企业可以承受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大对企业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利用巨额处罚金额、市场禁入等重罚措施,使造假者充分意识到造假行为背后的巨大风险和严重代价,从而减少造假行为[13]。

同时我国有许多企业造假的处罚只是针对企业进行小额罚款,市场禁入等,没有追究造假行为相关责任人的过错[4]。这样的处罚不具有一定的惩戒性,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处罚所有涉及造假行为的人员,情节严重的甚至会给予刑法处分。

(三)外部审计层面

注册会计师应履行社会责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要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专业判断,重点关注与财务造假有关的风险因子。同时也要积极与管理层沟通,通过外部调查的证据检查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管理者的履职情况,对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从各个角度评判企业是否有财务造假的行为。

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能与企业合作,隐瞒企业的造假行为。因此,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业务进行复核,及时发现造假企业[14]。同时对于帮助企业造假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准则或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厉处罚。

猜你喜欢

舞弊管理者权力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权力的网络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