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理念与方式探索
2021-08-29李怡
李怡
摘要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是促进培养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留学生思想教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内涵、体系、方法等方面缺乏统一认识,理论建构不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遵循。来华留学生必修课“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方式,挖掘课程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增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教育实效,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中国概况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21
Explorations on Teaching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ckground
——Take the course “overview of China”as an example
LI Yi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a very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goal of Foster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 not new,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understanding concerning its connotation,system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regarding this issue is yet powerful. The concept of "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rovided new ideas and important guidelin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project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An Overview on China has created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y following the non-aggressiv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de,excavating the rich ideolog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the curriculum,and enhanc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Key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n Overview on China
1來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再认识
1.1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所指为何
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什么术语指称,当前研究界还有不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德育、思想教育等提法均曾见于研究者的文章中,对内涵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
本文采用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提法,属于情感和意志品质范畴,不涉及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其具体内涵是指在留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课程学习、能力养成基础上,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留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情操、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和促进,目的是实现“知华、友华、爱华”并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
1.2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
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高度重视,链条完整,内容体系完备,但是对于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构成,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例如,王吉芳[1]认为要对留学生开展“如何做人、关心他人、与人交往、享受人生、合作精神”五个方面的教育。张宗利[2]提出留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应该包含:法制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韩晓明[3]指出其内容应包括“勤奋学习教育、团结友好教育、中国国情教育”。金春花[4]提出“要寓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思想教育内容于留学生教学、管理、服务之中。陆頲浩[5]认为高校如果能在留学生德育方面做好“心理健康疏导、主流价值引导、规章制度教导与优秀文化熏染”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1.3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相关规范与政策
《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6]于1985年颁布,从时间上看距离现在有些许久远,但是其关于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论述,对于今天的工作仍有较强指导意义。总则第四条规定:对留学生,“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第五章“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活动管理”第十六条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做出如下表述:“结合留学生的思想情况,要经常进行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团结友好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和风俗习惯”,还指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通过耐心细致、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7]第二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8]明确“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是国际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并规定中国概况类课程应该作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
上述文件中所提到的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社会风俗习惯、主流价值观、法制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内容,为我们初步建立留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体系提供了依据。
2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2.1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来华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标顺利達成的重要保障,这是从事来华留学教育教学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普遍共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对来华留学教育也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新要求。学界对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关注,也逐渐从对生源输入质量的讨论,扩大到对过程质量和输出质量的考察。面对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负面问题,再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事了才临时应对,要提高站位,将思想教育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整体策略,规范管理和服务,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2.2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途径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中外学生来说是一致的。来华留学生大多处于青年阶段,和同龄中国学生一样,也会遇到思想、观念、情感、心理等方面个体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除了中外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外,来华留学生还面临着在异国他乡求学、异文化中生活的个性问题。通过思想教育,对留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和疏通,是促使其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2.3引导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9]中指出,要“不断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法律法规、国情校情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教育,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和友谊,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促进中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来华留学生是身体力行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帮助留学生消除误解和偏见,更重要的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留学生对中国和中华文化产生亲近感,从知华到友华再到爱华,自觉自愿地向世界分享中国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3课程思政——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可行性分析
3.1“中国概况”课程思政与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天然适切
从学生的需求来看,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各异。普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抱有兴趣,希望对中国方方面面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在华留学的点滴见闻,遇到问题和困惑也希望得到中国老师的指点和解答。可以说,在“中国概况”课上,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得到思想的浸润和情感的共鸣。
从逻辑来看,思想情操的培养、观念意识的改造、意志品质的养成、情感心理的调试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留学生需要从良好的教育情境中接受思想教育,而课程思政因其润物无声、如盐入汤的教育特点而天然地适合于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现实依据来看,高校一般不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一般落在留学生管理人员肩上,但已有多位研究者撰文指出,留学生管理人员常有工作任务重、人手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方式加入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来,是很自然的选择。一线教师因为与留学生接触较多,与留学生之间较容易建立起信赖关系,教师的言行、引导、价值观选择等容易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从教育内容来和目标看,对中国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思想、经济、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等基本国情有正确的了解,知晓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和功能,能围绕个人兴趣和研究重点,产生深入了解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意愿;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特质,领悟传统思想的精华与时代价值,对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念有基本把握。观览中国社会发展概况,关注中国现代化的种种表现和中国人生活的变化,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提高中国当代社会生活参与度和参与感。带着课堂中所学,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交往习惯等有进一步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中国的亲和感,将来华留学作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提高来华留学的含金量和获得感。理解、认同、支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中国和自己国家双边关系发展,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做中外文明互鉴的实践者。上述内容大多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相契合。
3.2“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富含思想教育元素
“中国概况”授课对象为学历来华留学生,一般由留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国际学院教师讲授。课程概括地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等国情知识,向学习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当代先进文化的学习,理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自信和中国主张。课程兼具通识教育必修课和来华留学高等学历教育必修课双重属性,课程重要性突出;一方面教授中国国情基本知识,同时涵养学生知华友华的情感,课程承载内容丰富,是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阵地。
课程在知识传授方面的目标是帮助留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等基本国情知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中国人共同遵守的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能做到遵纪守法,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在能力培养方面,课程旨在帮助国际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处理和面对不同文化,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生活和学习。思想涵养方面的目标为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基本知识,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引导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中国社会,扩大共识,引起情感共鸣,引导留学生积极探究中国现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这个目标服务。
3.3“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3.3.1转变教学理念,探究育人规律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中国概况”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使命,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注意探究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调研留学生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兄弟院校,了解“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面向留学生开展学习需求调查,结合他们的关切和兴趣点,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力争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启迪心灵,陶冶情操。
3.3.2革新教学内容,加大思政映射
在教学目标中增加情感和价值观等“课程思政”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等国情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讲明中国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未来要走向何方以及以何种方式谋求发展壮大,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着重突出全球化形势下当代中国的治理理念、中国文化在新时代、新领域的具体表现,使学生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国情有较深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習俗、交往习惯等有进一步理解,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亲和感,大力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3.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教师是中国形象自我构建中的重要一环,在选择展示哪些中国形象、怎么引入、怎么引导等方面,教师能发挥更具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如何讲授,即如何做到润物无声式的入脑入心。我们的一点经验是,尊重多元文明,鼓励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从展示事实入手,让留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社会,帮助消除不必要的偏见,引导留学生客观、正确的看待差异。
3.3.4加强教材建设,推进立体式教学
首先,是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加强文化对比意识,注重交互性的思维模式,尊重学习者的认知和态度,用易于为留学生接受的话语,和留学生熟悉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者,把握好哪些是留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恰恰是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或薄弱的环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编写补充材料,以辅助和更新实体教材中所不具备的内容,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要积极关注社会时事和重大发展变化,以恰当的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呈现,引导学生将自身在华留学经历与当下的中国社会建立密切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课上所学为认识中国、与中国人交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3.3.5改革考评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标准
改革传统的以死记硬背为特点的卷面考核方式,重视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并加强文化实践环节的考核,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权重,考核方法以开放式表达(课堂汇报、调研结果报告)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留学生自觉将中国和他所熟悉的国家进行对比和比照,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从而获得一定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反思
4.1正确处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
古典社会学理论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我国高校,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偏向长期存在,偏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让价值理性引导教师和学生解决“学什么”“做什么”的问题,同时,靠工具理性解决“怎么学”“怎么做”的问题,在知识传递和能力培育过程中,推动实现心灵的教化、人格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养成。
4.2创新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面向留学生讲授中国概况,教师是唯一的中国人,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课堂上进行单向的文化及价值观输出,是不提倡的。为此,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倡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以启发思维代替“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双向互动代替单向知识灌输;合理安排实地参观,增强直观体验、减少抽象说教,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中国国情知识获得和情感情操陶冶的有机结合。
4.3创新联合主讲教师机制,发挥团队优势
“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来说既是一项较新的探索,同时也具有一定挑战。因此,在主讲教师安排方面应有所创新,联合多为教师、设立联合主讲教师机制,共同承担本门课程,结合教师个人研究专长,合理分配章节教学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团队教师的研讨机制,加强集体备课,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提高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本领。
5结语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但不能简单照搬中国学生的内容和方式,要从加强留学生对我国的了解和认同的目标出发,设计和实施适合外国留学生认知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10]在“中国概括”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很好地回应了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不失为留学生思想教育实现路径的一次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吉芳.论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
[2]张宗利,王凤丽,王春刚.如何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
[3]韩晓明.加强外国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4]金春花.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几点措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07-08).
[5]陆颋浩.高校来华留学生德育建构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
[6]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Z].国发(1985)121号.
[7]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42号(2017).
[8]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Z].教外(2018)50号.
[9]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Z].教党(2020)27号.
[10]李慧琳,张营广.趋同管理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