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开与坚守”任务驱动作文导写

2021-08-28张善存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说理

张善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含辛茹苦、积极筹建免收费用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在育才中学引发热议。学校拟举行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是“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反方观点是“离开比坚守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本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意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发展方向选择,引导青年学子辩证看待“坚守”与“离开”这两个必须要面对的选择,是人生方向、道路的选择,是人生观、发展观、价值观、人生境界等综合认识的体现,具有语文学科素养的专业导向。命题由材料、提示语和具体要求三部分组成,作文中要有所体现并突出重点才能符合命题意图。

材料一侧重介绍张桂梅校长的事迹,突出了她十二年来“坚守在大山”的生命价值;材料二主要介绍张桂梅给毕业生们定下的“规矩”,强调她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的意义。由此在育才中学引发的“热议”正是作文的起点,也就是说,不管“坚守”还是“离开”都各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选择便构成了写作要分析的矛盾和焦点,这为写作预留了空间,也正是作文要阐释的重点。

由写作任务要求可知,本文观点已经明确,要么是正方的“坚守比离开更重要”,要么是反方的“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学生须选择其一且只能选其一写一篇辩论稿。也就是说,文体上作文必须合乎辩论稿的内在要求,包括开篇的称谓和结束语;主题上,“坚守”“离开”是辩论的核心词,不能非此即彼,更不能骑墙摇摆、模棱两可。考生不管站在哪个立场写作,都要关注并充分阐释“更”字内涵,它表示双方都很重要,阐释清楚为什么更重要,并驳斥对方观点,才是写好本文的着力点所在。“更”字意味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坚守”和“离开”都有其重要的一面,不能一味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点,而要放到具體背景下、不同立场中探讨二者中哪一点的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

其中的“坚守”可以理解为坚持、守护(望、卫)、留下、持之以恒等,展示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恒心,比如肩负的责任、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等,可以联想到材料一中张桂梅的坚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改变别人的命运前途。“离开”可以理解为出走、迁移、改变、超越等,展示出一种开拓的勇气和气魄,更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可以联想到材料二张桂梅教育学生离开大山的目的——到大山之外更广的天地去看看,去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改变命运。

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完成写作任务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力求提升“发展”等级,打造作文亮点,这才可能超出一般。另外,写好本文最好还能突出作文的具体情境,即育才中学举办的辩论赛,这是本次辩论稿写作大背景,“你”和主体听者均为育才中学的学生,终将面临“坚守与离开”的人生选择。一般来说,供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论述的起点,作文不可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也不应陷在材料里出不来,从材料话题出发,扣住主题适当延伸,放得开收得拢,作文内容更充实。

总之,本次作文要进入一类卷,除了要符合“辩论稿”的文体要求,体现辩论特色、具有驳斥对方观点的内容,还应紧扣“坚守”“离开”“更”等关键词说理,体现思辨意识,同时不能脱离写作背景。

【考场佳作赏析·佳作一】

离开诚可贵,坚守价更高

● 一考生

尊敬的评委老师、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辩,我方一致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不可否认,离开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能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一方领域,以创造灿烂铸就辉煌;但在离开的背后是坚守为其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坚守谈何离开?可见离开诚可贵,坚守价更高。

坚守是离开的基石,抛开了坚守便无所谓离开。坚守比离开更重要,若是没有张桂梅含辛茹苦坚守大山深处,怎能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又如何能改变一千多家庭的命运,让女孩们出大山飞得更高更远呢?诚然,张桂梅定下毕业学生不准回来的规矩,但仍有许多女孩毕业之后重返大山,重新回到华坪女子中学担任教师。因为她们知道:只有无怨无悔地地回到大山坚守下来,才能使更多的女孩离开。若这些坚守者们都选择远走高飞,没有谁再坚守故土,那当张桂梅无力支撑学校时,谁能再送孩子们离开?当张桂梅年老退居后,谁来接力?显然离开不能没有坚守,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坚守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比离开更具普适性。一个人想要通过离开创造价值,实现青春光彩绽放,通常需要有门槛的硬件条件,比如对于成绩不顶尖但想到国外深造的学生,足够的经济支撑便成为必须跨越的门槛。这对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学生显然是一道难以跨过的坎,这道坎无形之中将其阻隔在了门外。所以说,离开是讲条件的,不是想离开就能离开,更不是离开就一定比坚守好。但是人人都可以坚守下来,而且只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灵,也都能在坚守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即便种地垦荒,也有所获。

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对于现代化建设稳步行进的我们国家而言,要建成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坚守者来发挥自身作用,人人闪光,才有力量。从普适性看,坚守才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梦更切实的方法,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对方辩友若仍然认为离开比坚守更重要,我方实在不敢同。试问对方辩友:若离开比坚守更重要,人人都选择离开,谁还来坚守初心?谁来守护家园?谁来坚守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在逐渐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不能坚守的人又如何方得始终?中国的复兴大业离开了坚守的力量又该如何完成?

离开诚可贵,但是离开永远无法取代坚守的位置,坚守价更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认识到坚守的力量,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坚守住脚下的土地,坚定地走向未来。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我方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品读】

本文题目即观点,简洁鲜明,化用诗句命题,很有吸引力。开篇先讲“离开”的重要性,随即转到题意上来,正是辩论的技法,也是辩论稿的写法。主体部分分别从“坚守是离开的基石,抛开了坚守便无所谓离开”与“坚守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比离开更具普适性”两个主要方面阐释坚守的理由,先以张桂梅事例正面说理,再以出国留学需要客观条件反面强调,“坚守比离开更重要”的道理不言自明。然后再上升到国家层面,进一步分析坚守的重要性,最后联系实际,使己方观点更有深度。所以这是一篇由浅入深、辩证说理的佳作。

【考场佳作赏析·佳作二】

燃灯照前路无惧,离开造众生共幸

● 一考生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观点是:离开比坚守更重要。

正如对方辩友所言,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应当知感恩明回报,毋庸置疑,坚守在山村是对张桂梅校长的最大支持。但同时我想请对方辩友思考:离开难道不是一种更大支持吗?张校长坚守在大山深处十几年,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难道不就是为了让她们离开大山,换来一种不同过去的命运吗?

生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类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流向各行各业,走向远方才能看到更广阀的天地。北斗总工程师许其凤曾言:卫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离开大山深处,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你所擅长所喜爱的领域,做到物尽其用,难道不比受限于一个偏僻的中学更有价值吗?不拘小节之行大事,张桂梅校长办学之初,必定也是怀有为祖国立才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今天并未过时,学有所长就要学有所用,不止步眼前又放目骋怀,以国家为己任,为天下谋福利,就要走出去。

离开并不代表忘记。山和山不相遇,人与入会相逢。走出大山并不是与他们以刀两断再无瓜葛。相反,你若在自己所之位大放异彩,在走出的地方扎根结果,无形之间也成就蝴蝶效应,将来以更大的能量造福于家乡人民也未可知。试想你若桃李满天下,你的学生是否也能像张校长一样投身于教育事业,让支教业蒸蒸日上,从而改变更多穷困山区孩子的命运呢?你若怀有一技之长,是否也能如黄文秀毛相林一般帮助群众脱贫攻坚,改变更多人的生活条件呢?

所以说,离开代表未来,更代表希望。回望历史,钱学森赴美,鲁迅留日,梁思成于建桥攻读建筑学,他们将那里作为终点了吗?他们学成没有回报祖国吗?他们学成之后,以赤诚热切的姿态投身于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当时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诚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世界开太平。”一代代离开又回来的中华好儿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离开的真正含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离开,是一种超越,一种升华,一种回报!

我方之主张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并不否认坚守的意义和价值,更不抛弃感恩,只是为更美好更广阔的明天而素履以往,将过去深植心底化为进步提升的动力。我想,这才是燃灯校长点燃自己所想为孩们照明的方向,也是当今青年当努力践行的理想追求。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 离开比坚守更重要!

谢谢大家!我方陈述完毕。

【品读】

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始终扣住“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展开辩论,体现了作者很强的扣题意识。在说理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了写作者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张校长的坚守是为了让她们离开大山、离开并不代表忘记、“并不否认坚守的意义和价值,……化为进步提升的动力”等说法,都体现了辩论的辩证性与逻辑性。另外,本文作者多角度引证事例,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增强了说服力。

【考场佳作赏析·佳作二】

我以坚守烨华彩,时代星河煜生辉

● 一考生

各位评为老师、对方辩友:

你们好!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边远山区十二年,送出一千多名大山女孩,用执着的坚守换来了无数山村孩之的光明未来,也为祖国教育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因此,我方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心有坚守,促进个人价值升华

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满身伤病,苍老憔悴,张桂梅校长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边疆教育事业。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她曾说:既然选择了坚守,便不会后悔。因为,在那里坚守的这么多年,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是不一样了,她致力于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而他本人身患多种疾病,但仍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十年磨剑,生命璀璨。张校长用她的坚守换来了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幸福生活,而自己也在这持之以恒的坚守中升华了人生境界,实现了自我价值,授予她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当之无愧。

心有坚守,促进祖国繁荣富强

今日之中国,已然舒天朝晖,磅礴东方。项项成就众所瞩目,而令人瞩目的各行各业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人的坚守和追求:因有了黃旭华三十载的坚守,我们才有了核潜艇的诞生;因为有了邓稼先十多年的隐姓埋名,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氢弹,震慑外敌;因为有了王继才们在只有两座足球场大小的小岛上足足守望了32年,才有了更完整的中国版图……试看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皆因背后有无数人不计回报的坚守,祖国得以繁荣强盛,长治久安。

虽然,离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离开也能塑造更好的自己。但当今社会,驱动很多人选择离开的是一种功利之心,最终结果不免适得其反,甚至事与愿违。退一步说,如果大家都选择离开不好的岗位,都不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那么边防关兵的坚守又有何意义?很多冷门又为我们必需的行业谁来支撑?所以我方认为,人间正道是坚守!

同学们,身为育才中学的学生,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坚守的时代意义,屏弃浮躁之心,抛却功利之求,做自己真正所想,担自己必负责任,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学会并懂得坚守的真正意义。吾辈青年,当逐时代碧波沧海之浪,引社会价值潮流,让坚守烨华彩,让时代星河煜生辉。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品读】

本文立场鲜明,结构清晰,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式递进结构,将“坚守比离开更重要”的观点由个人推向国家,最后联系自身,再次回到写作情境中,体现了较强的扣题意识。阐释问题部分事例典型而有说服力,论据点面结合,论证过程注重辩证分析,语言表达富有文采,比如文题“我以坚守烨华彩,时代星河煜生辉”,既有高度又有节奏感,过渡段的衔接,以及结尾段的升华,都很有可读性。

猜你喜欢

说理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寻找刑事裁判文书缺失的“21克”
试析审判裁量权的操作原则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答案并非思考的终点
切实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理”能力
公开固然重要,说理更显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