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背景下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研究*
2021-08-28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程喜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程喜杰
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国家面向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前沿的重大战略部署[1]。构建高效有序的协同治理机制,是促进各主体从分割、碎片化状态向积聚、深度融合的方向转变,是摆在大学城发展面前的重任。立足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现状,为进一步明确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以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促成“校际相对独立,体育资源共享”,解决各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带动常州大学城体育事业的进步。
一、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现状研究
大学城不仅是具有教育资源相互共享、优势互补的教育组织形态,常州大学城是江苏省政府重点项目,还是全国首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大学城。2002年奠基开工,2006年更名为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包括1所本科院校、6所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7.6万名。
体育资源,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到的各种人、财、物、信息资源的总称。现阶段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现状如下:一是物质资源。指体育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常州大学城共有综合体育馆5个,综合体育场6个,在建综合体育馆1个,大学城内各高校生均体育面积在6平方米以上,其中常州大学体育馆可举办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大型开幕式、商业活动等,常州大学城体育场馆与设施资源配备齐全。二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师资、裁判员等。常州大学城体育教师共有16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0名,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1人,国家一级裁判64人,能组织完成全省重大比赛裁判工作,汇聚了丰富的体育人力资源。三是财力资源。指每年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投入的经费,常州大学城各高校年均体育经费在45万元以上,生均体育经费在41元以上,经费来源主要为各高校的财政拨款,为大学城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好了财力支撑。四是信息资源。指图书期刊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常州大学城各高校开发体育信息化课程在2门以上,各高校体育部门拥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体育教学资料、期刊杂志和专业图书资源较为丰富。总体分析,常州大学城的体育物质资源丰富,体育人力资源充沛,体育财力资源在各高校内部得到一定的保障,体育信息资源各自为政,共享不足。(见图表1所示)
表1 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现状
二、多元协同背景下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多元协同通过相关利益者的多元主体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协同推进以达到系统、科学、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共同治理目的[2]。在多元协同的理论指导下,以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注重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大学城体育事业发展的协同进步,提高大学城体育资源的治理水平。
(一)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激发大学城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
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将有利于相关政策文件落地,加大大学城体育场地资源供给,带动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缓解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提升大学城各高校的体育教育水平,增强学校体育保障水平。二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满足大学城内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盘活体育场地存量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在大学城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三是落实《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创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提升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激发体育场馆活力,同时发挥高校中体育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科教兴体。四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增加要素供给。总之,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有助于解决体育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有助于推动高职体育资源共享从理念走向实践,深入落实体育改革,促进校内校外、园内园外的资源协同,推动大学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推动物质资源融合共享,促进大学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协同是大学城建设的基本目标,体育资源共享将促使大学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体育资源优势互补,以实现融合共享。一是打破传统封闭的发展格局。从而形成互动互补、合作共赢。积极推动多元协同与资源共享,推动大学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新资源共享模式,期望形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高职园区体育资源运作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办学效益,盘活体育资源,以实现高等院校间体育资源的协同发展,促进常州市大学城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弥补大学城各单位之间体育资源的相对不足,缓解周边社区体育设施的不足,避免造成体育资源浪费,盘活体育存量资源,改善体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城师生及周边人员的体育需求。三是缓解体育经费压力。有利于减少体育经费的投入,从而避免重复建造,节约资金,规避体育经费的浪费,缓解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经济压力。总之,通过体育物质资融合共享,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减轻体育经费压力,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盘活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提升体育育人效果
常州大学城具有丰富的体育人力资源,盘活这些体育教师资源,形成体育人力资源共享,将能有效促进大学城各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的发展。一是促进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常州大学城具有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通过体育人力资源的共享,将极大丰富大学城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体育教学项目供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二是推动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常州大学城内高校组织体育教练员进行交流与交换,让成绩更优异的教练员分析心得与经验,开展培训与讲座,带动大学城内各体育项目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提高各高校的运动训练水平。三是形成良好的体育赛事氛围。充分发挥大学城高水平裁判员的作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需定期组织各体育项目竞赛,以赛促教,以赛育人,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提升体育育人效果,实现体教融合。四是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大学城中常州大学体育学院已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通过开展科研讲座,传授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经验,开拓大学城体育教师的科研视野,带动大学城体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总之,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运动训练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和营造良好的体育赛事氛围,还能实现大学城体育育人效果的提升。
(四)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开拓大学城师生的视野
常州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相对独立,通过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师生搭建网络化、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形成各高校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局面。一是开拓大学城师生的视野。通过体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促进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体育学分互认,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体育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将各校的体育网络课程进行整合,实现体育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弥补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的不足,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信息需求,拓宽开拓大学城师生的视野。二是以体育信息化为平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通过搭建体育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为大学城各高校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媒介,丰富大学城体育文化生活,增进大学城各校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切磋、取长补短,实现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开拓师生的视野,满足大学城师生多样化的体育信息需求。三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为体育决策提供依据。大学城各高校共同搭建体育信息平台,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动态管理,能及时了解大学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四是避免重复投入,减轻体育经费的压力。在体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大学城各高校各自为营,单打独斗,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网络资源的重复烂造,通过资源共享,各高校打造特色项目的信息化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将有限的经费应用到更加合理的地方。总之,推动常州大学城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开拓大学城师生的视野,增进各高校师生的交流,从而为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实现经费的节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