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2021-08-28

大众文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样态社会公众供给

刘 默

(宁德市蕉城区文化产业服务中心,福建宁德 352100)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服务供给简单粗放,文化样态重数轻质等等,需要我们加以重视。为此,本文将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展开论述。

一、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着服务供给简单粗放、文化样态重数轻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1.服务供给简单粗放

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影响,各个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由于年龄、文化程度、文化素养的不同,群众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必须要进行精准化的供给。但是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中,采用的多为自上而下的单向供给模式,与群众的需求有一定的举例,这种“一刀切”“大水漫灌”式的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服务供给简单粗放,导致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2.文化样态重数轻质

当前,我国文化样态的数量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文化形式层出不穷,基本上满足了群众对于文化服务“量”的需求。但是与此同时,重数轻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中低端的文化样态供应充足,但是高端文化样态却相对较少。

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要想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必须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实现精准供给。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我们应该秉承公益性原则、开放性以及便捷化原则。

1.秉承公益性原则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该秉承公益性原则和理念,始终如一的面向人民大众,遵循向上、向善的发展路径。

首先,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之前,必须实现对非公益内容加以剔除,不得将小众服务等同于公益服务,不得出现管理者个人意志强行施加给社会公众的情况,不得为了迎合公众的低级趣味而提供低俗或迷信服务,不得运用种类繁杂。供给混乱的方式达成对公众的魅惑。其次,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之中,应当避免市场化运作,以免因为在这一过程之中加入了经济利益的考量而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品质。

2.秉承开放性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中,应该秉承开放、持久的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发展向前。一方面,应当循序渐进的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即,由先前的政府承办转变为政府主导,政府机关的文化主管机构不能垄断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允许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应当导入竞争机制,以便能够使社会资本获得同政府公平竞争的契机,从而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在竞争当中不断补足短板、不断取得进步。

3.秉承便捷化原则

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之中,应当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供各式各样的便利条件,以便能够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和门槛,从而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以最为经济、最为便捷的方式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之中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福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其乃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文化盛宴”,其所承载的价值在于能够为社会公众所充分的感知与享用,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实现的基本方式就是要被社会公众所广泛获取和充分享用。否则,即便提供了较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因社会公众缺少参与便捷性,或者参与活动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则将导致这些活动出现曲高和寡的局面。有鉴于此,各地在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秉承社会公众便捷参与理念,唯有这样,方才能够真正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和彰显出应有的效用。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以为,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应该追求“精准化”的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三、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策略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应该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基于群众的需求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创设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评估机制,进行公共文化品质供给予特色供给。

1.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具体见如下几个方面。

(1)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之中,应当依托相关的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采集,诸如物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微博等,采集方式包括借助前述平台直接搜集、爬虫采集、图像识别等,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分析,将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精准的依据,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指向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2)依托大数据信息资源分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将实现对所收集到的同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筛选,从而为数据挖掘提供依据,进而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当中提炼出隐含的信息及其价值,并最终洞悉和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运行规律。从分析的方法来看,有多维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以及关联分析方法等。

(3)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供给

对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供给的前提在于对受众对象文化服务诉求的精准分析,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确保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同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诉求实现高度匹配,进而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信度与效度。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之中,应当生成受众对象诉求的标签,借助这些标签体现出受众对象的行为、习惯及其兴趣。有必要指出的是,诉求标签的生成必须建立在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未能得到运用时,即便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时洞悉和掌握了受众对象的潜在文化服务诉求,不过因为受限于对信息资源发掘存在广度以及深度层面的技术障碍,因而难免会出现诉求与供给无法精准匹配的问题。这也是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意义所在。

2.基于群众的需求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

为此,在公共文化服务决策之前,应该充分收集群众的意见,对群众的需求进行调查、整理、汇总,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决策。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群众的信息表达意识,使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第二,广开言路,增加群众信息表达渠道,通过电话、信箱、公众号平台等使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建言献策中来。如此,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更精确,更精准。

3.创设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评估机制

假若缺失了科学的准据,则精细化管理无从谈起。为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有序的开展和推进,不能仅仅满足于流程的科学设定,更要创设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唯有这样,方才能够避免公共文化服务陷入混沌无序的状态之中。假若评估机制欠缺规范化与系统化,则将影响到评估的效度。同时,评估机制的不完善,亦会导致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前述种种,均会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能够实现对工作责任的明确落实,确保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勤勉履职,强化执行力,如此,能够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而将让社会公众的文化福祉得到保障。此外,在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建设过程之中,应当引入KPI关键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这一考核模式,能够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客观评估,洞悉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存在的纰漏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4.进行公共文化品质供给予特色供给

为了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精准地服务于群众,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应该强调文化品质供给和文化特色供给。

(1)进行公共文化品质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是公益性的,但是文化的品质不能有所折扣。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提高公共文化品质,加强特色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使人民群众能够接触到更优质的、更丰富的、更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更符合当下群众的需求。

(2)进行公共文化特色供给

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所以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应该强调特色供给,根据当地的特色,为群众提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四、结语

以上,笔者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探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文化精准供给的策略展开了论述。文化产业服务中心担负着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应积极认清自身的作用,了解当下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使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样态社会公众供给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政府供给侧改革新论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