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2021-08-27吕菲张平平邓红李丹
吕菲 张平平 邓红 李丹
[摘 要] 成都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公办师范类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非常重视,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来,本校青年教师的引进多数为非师范类211、985等高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不清,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对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青年教师;导师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132-02
2012年,成都师范学院开始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服务定位为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努力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强、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师范院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师的规模需要扩大,学校采取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招聘新进教师主要通过学校公招以及直接考核的方式,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来自非师范专业,对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学校对于青年老师的培养模式亟须确定。
一、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青年教师多为“90后”,他们刚从高校毕业,脸上还挂着稚嫩,他们热情、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对学生吸引力很大,他们有着最先进的知识储备,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但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他们的教学经验有的几乎为零,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但由于培训专业性不强、培训时间短等因素,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偏低[1]。高校教师层次结构明显,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青年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不足,课堂思路不清,科研方向不明,职业路径没有科学的规划,这对于青年教师的发展非常不利。很多高校重视高学历青年人才的引进,但对于青年教师如何在学校立足,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二)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调整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学校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多数是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当中多数是助教、讲师,职称偏低。在项目申报等方面有着一些弊端,一些青年教师精力旺盛,但是经历几次项目失败以后,动力不足。
(三)职业情怀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职业种类繁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没有以往那么高,造成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强,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当几年教师然后离职转入其他行业。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压力,青年教师的薪资待遇不能尽快提高,也造成一些青年教师兼职从事其他工作,职业情怀在社会的压力面前不堪一击。
二、“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高
(一)师德师风
爱岗敬业、教学规范,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位青年教师成长的首要步骤,如果师德师风出现问题,即使其专业能力很强,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导师对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要培养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实现自己角色的顺利转换[2]。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学习导师在教学生涯中的正能量,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职业态度端正,在新时代下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导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长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让青年教师感受到端正的师德师风。
(二)教学方面
青年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在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学习,就会偏离导师制的主题,青年教师多由博士、硕士组成,他们一般有很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如何带领青年教师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导师制在教学方面实施的重要目标[3]。以成都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例,我院以辐射西部的计算机、数字媒体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成都及西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地方IT人才的需求方向,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按照“突出地方性,强化应用型,服务产业链,培养创新力”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发展和创新特色发展之路,以培养具备综合职业素养为基础、程序设计能力为主线、服务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及互联网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青年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将应用型贯穿教学中。对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门的实践训练学时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导師应与青年导师共同备课,充分的备课才能理清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表现游刃有余,通过对所教授课程课本内容的熟悉,对所教授学生的目前学情把握准确,导师与青年教师互相听课,在观摩和学习时,青年教师需要注意:(1)保持自然、放松的仪态、仪表,观察导师的教学姿态、表达方式,教学手势要规范和适度。(2)板书,板书要整洁、规范。青年教师在学校中没有板书书写经验,往往在板书中出现歪斜、字过小看不清楚,如有必要需要课下加强练习。(3)语言,语言需要专业、流畅,不要使用口头语。语言要注重逻辑,将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融入,将实际应用贯穿其中。导师听青年教师的课程能够快速、准确地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与提升。还要帮助青年教师设计课程教案、讲稿以及PPT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将课程的重难点融入课堂中,掌握讲课的技巧,有条不紊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多数教学任务较重,承担的课程多为新课程,在教学中处于备课焦虑,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轻视教学质量的现象。学校应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其参加课程相关的培训交流,降低其教学压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研能力
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青年教师还承担着科研任务,学校设有校级青年项目给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的平台起点,由于缺乏项目申报经验,让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学科竞赛中出现不知道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带领学生团队、如何开展项目等一系列问题。导师可结合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兴趣点帮助青年教师找到研究方向,把握社会热点,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指导青年教师申报书的书写,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辅助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团队。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中,了解企业最新的行业需求,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带到课堂上,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重要。
鼓励导师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学院应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通过会议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發展以及前沿动态,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提供科研思路。
导师应结合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例,对于条例里的科研要求对青年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并耐心地为其制定阶段性科研目标,激发其上进心,帮助青年教师在当前学校政策要求下可以顺利晋升。
三、“导师制”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思想重视
青年教师导师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里面有一些教学科研应用等一系列自己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青年教师,重视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导师制对于学校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导师选取
导师选取是否合适是决定青年教师导师制能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导师的选取,青年教师导师应选择德才兼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申报经验的教师,导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对于青年教师培养的高度热情,始终保持认真和求真的正确姿态,对于青年教师身上的问题,要勇于指出并给予修正意见。在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科研等方面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导师应主动了解具体的问题,并通过对该问题的仔细分析真正解决青年教师的绊脚石,并引申出该问题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三)实际执行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应对导师制高度重视,在形成对应文件后需做出具体的指导、培育计划。导师的双向选择很重要,如果能够充分实施导师制,不仅能够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各方面水平,也可以促进导师自身发展。培养计划应以两个学期到四个学期为宜,如果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导师与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不一致、沟通困难等情况,应允许青年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后可更换导师,让导师制真正执行起来。
(四)监督机制
由学院领导组成监督小组,对于导师和青年教师同时进行监督,导师应保证完成计划中列出的指导任务,对于青年教师的疑问应给予及时解答,青年教师应听从、尊重导师意见,并按照导师意见认真执行[4]。导师自身也具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于青年教师无暇顾及。青年教师主动性较差,对于导师有距离感,不愿意求助等问题是青年教师导师制不能高效实施的主要原因。监督小组的监督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导师与青年教师沟通次数的增加以及沟通质量的提高。导师与青年教师每次的正式交流沟通应形成文字记录,作为后期考核的依据。
(五)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是确保青年教师导师制持续执行的保障。对于完成较好的导师与青年教师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从而很好地调动导师与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导师来说,青年教师身上的教学热情以及思维的创新性同样是值得学习的。
(六)成果检验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完成质量,需要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贯穿整个实施过程,通过青年教师课堂教案、PPT课件制作能力以及现场说课、统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等方式进行考核。将评定结果整理后作为对导师和青年导师的评定依据。
对于青年教师日益增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迫在眉睫,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师角色,青年教师的发展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的新鲜血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通过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把控导师选取、实际的执行过程、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成功检验等各个环节,有效引导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应用等工作,避免青年教师的人才流失,不断激发青年教师的动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施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分析问题原因,不断改进实施机制,促进青年导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磊,李红艳.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导师制的应用分析[J].教育管理(下),2019(8):15-16.
[2]张剑兰.二级学院“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浅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7-88.
[3]巴佳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培养路径研究[J].南京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8):73-76.
[4]杨森,陈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教育探索,2020(2):12-1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