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2021-08-27卢军谭轹纱杨昌义
卢军 谭轹纱 杨昌义
摘 要 应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的关键育人作用,但目前仍存在批判性與建设性相割裂的现实情况,即建设性的片面重视和批判性的相对缺失。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路径,需要强化教学内容和社会真实议题的联系,增强意识形态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加反思与交流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批判性
作者简介 卢军,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校长,高级教师;谭轹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昌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
改革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积极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做到“八个统一”的原则,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其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建设性和批判性,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独立。只有在两者统一中传导主流、批判谬误,才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效果。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
相统一的价值意蕴
(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批判错误思潮的有效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是根本,批判是基础。“建设”指的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批判”指的是能够否定错误的观点和思潮。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厘清真理和谬误,划清错误思想和主旋律的边界。在信息化、全球化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各种思想观念杂陈于网络,而很多高中生又缺少对错误思潮的辨析能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在批判错误思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批判服务于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促使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其政治素养。
(二)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在持续改革中寻求育人方式的转变,以便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必须引导学生对错误思潮进行辨别和抵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吸取历史教训。同时,在教学改革方面,必须促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机制、教学方法在建设与批判中螺旋向上发展,走出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片面重视积极建设、相对缺失理性批判的现实误区。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
相统一的现实困境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的片面重视
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指的是遵循高中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利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大部分精力聚焦在传达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忽略对错误思想批判带来的真实性与说服力。其成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依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只传递积极正面的知识,很少涉及批判性的内容。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积极主动整合教学资源。他们虽然在日常教学中会涉及时事政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内容,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最后,在教学方法上,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习惯以讲授为主,忽略运用合作探究与反思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批判性的相对缺失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批判性是指教师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原则上的基础,通过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与解决。增添批判性教学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新的认知,帮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思想政治课,激发其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批判性教育亟待加强。一方面,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批判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还明显认识不足,不会在课程之中引入批判性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受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尚比较勉强,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引入批判性教学内容。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
相统一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教学内容与真实社会议题的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了解社会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较强,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时政热点,把握时代的脉搏。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一课时,可以举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极为重视,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人民群众积极抗击疫情。教师可选用“生命之上,人民至上”这一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时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理性的思维看待和思考问题。
除此之外,高中思想政治课还应加强对社会上消极、负面新闻的批评,强化对网络错误思潮的批判。因为错误思潮形成一定规模后往往会从社会议题中表现出来,所以将错误思潮放在社会议题之中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错误思潮,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呈现议题、交流总结、内化反思这四个环节,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社会议题相联系,引领学生进行价值辨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并非单一地给学生灌输书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
(二)增强意识形态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高中生对社会观念、社会现象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同时意识形态的形成一定是源于生活本身的,也需要回归生活才能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价值。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目的是促使学生把正确的意识形态变成理性自觉的思想和行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以阐释和分析相关理论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知识。一方面,生活经验的融入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情景,加强学生意识形态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另一方面,将社会中的重要政策以及热点事件进行课程化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冲突会影响高中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师在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负面事件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真实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但部分言论和观点过于极端,甚至会有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言论出现,其属于错误思潮的重要部分。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但尚未成熟的阶段,这些错误思潮极易侵蚀高中生思想,阻碍高中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将这些不良思想文化作为否定性课程资源(反面教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之中,开展对错误思潮的批判活动,让学生明确知道这部分思想文化是错误的、需要抵制的,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与不良思想文化和错误思潮作斗争。高中生拥有胸怀天下、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对这类否定性课程资源更加感兴趣。但教师在引入否定性课程资源的同时,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能掺杂过多个人意志和主观情绪,要运用主流意识形态来批判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
(四)增加交流与反思教学的运用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除了引入否定性课程资源(反面教材)这类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即需要让学生充分开展交流与反思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思想觉悟。一方面,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批判不良思潮和错误观念时,不能简单地给予错误思想否定性判断,而是应当辩证地分析各种错误思想的实质,探讨其危害的根源,保证学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使其政治评价更加鲜明、透彻。另一方面,运用反思性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全面探究具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重视学生所提出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责任编辑︱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