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27张建军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学生

张建军

摘 要: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为分析对象,首先概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以便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学生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概述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站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积极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开展改革工作,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初中生茁壮成长。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可以提高广大思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实现专业化的快速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不仅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道德与法治课未受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许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感兴趣,致使道德与法治课地位不高。根据调查显示,只有20%的学生明确表示自身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有70%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没有任何感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升考试分数。由此可见,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受挫。

2.教师教学设计不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也是初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设计缺乏互动性,致使教学内容缺乏吸引性。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完善,依旧缺乏教学互动环节。

3.教学方式陈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倡导自由、合作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各项因素制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摆脱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符合教学改革精神。例如,在被问及教师教学方法是否有所改变时,有5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失败,教学方式依旧单一。

4.评价方式单一。在道德与法治改革中,改革必须拥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无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分数依旧是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高达60%的教师将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依据。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我国出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方案,强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绝大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经过教学改革适应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已经初具成效。但是,通过课堂听课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机械训练依旧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改革要求认识不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肤浅的教学改革认知也导致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继续走传统教学之路。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也不理想,多数培训都是简单的集中授课,只是让教师从表面上了解教学改革方向,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由此可见,尽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在极力推行改革,但是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改革要求,缺乏改革动力,对改革内涵只停留在表面,教学改革效果不甚理想。

2.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中,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改革质量,改革也要求教师拥有更强的综合实力。目前,绝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达到了学历要求,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并没有更新,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非常传统。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改革的新教材添加了许多新内容,虽然参考书对新内容拥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但是一些教师的教育知识体系落后,无法准确掌握新知识点的精髓,教学效果低下。

3.学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论性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仅有少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感兴趣,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才不得不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对学生成长具有极大益处,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各项道德与法治理论也在逐步加深,一些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缺乏联系,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理论堆砌,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厌恶情绪,缺乏学习激情。

4.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但是我国依旧采用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应试教育更加突出考试选拔人才的功能,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评价模式根深蒂固,考试分数依旧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会主动采用激励性语言,缺乏评价过程,评价更多的是以最终分数为定论。

5.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乏力。课程资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丰富的课程资源将极大提升教学改革的成效。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将教学课程改革的教材作为学习的补充教材,并没有充分挖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教材的潜力,制约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对策

(一)认真落实课改精神

1.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经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因素,一些地方由于经费不到位导致改革课程资源滞后,教师培训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大纲要求,改革更加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需要校内外各项资源支撑。为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注度,保障教学改革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在培训经费上予以倾斜,使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参加到各种级别的培训之中,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需要制定培训规划,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觀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轉变社会观念,获得社会支持。在应试教育理念之下,许多家长仍然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最终标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家长陈旧的观念势必会影响到改革进度,会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的成败。为此,家长和全社会都必须转变观念,消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负面认知。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在学校内部大力弘扬道德与法治美德,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道德失范现象,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优化教学设计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落实教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为此,笔者建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层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所有教学任务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明确学科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剖析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必须明确教学任务,为每堂课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必须优化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讨论法、讲授法等。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方法也进入了教师的视野,例如翻转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基础知识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例如,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可以采用讨论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授法。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加大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中,校本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基石,校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依赖的重要教学材料。为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所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参与到教材的编制之中,同时也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2.开发校际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改革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国所有学校,为此学校可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有益成果,加强校际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同时还可以提升改革的质量。

3.积极开发在线课堂。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在推进教学改革时,初中道德与法治也需要积极开发在线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学习心得和学习建议放置在微博、微课上。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1.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为提升改革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研究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2.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果,常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教学成果相关联,这种僵化的教师评价机制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评价机制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邀请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师评价之中,使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自身教学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结语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认真落实教改精神,需要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以便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惠.初中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2019(9):230.

[2]周旭忠.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思政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24):149-15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学生写话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