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思政,提升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2021-08-27马明娟
马明娟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找到课程思政的落点,对学生适时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并且很好地融入职业素养,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在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中,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细节的关注、教学评价的尝试等方面,落实课程思政,提升职业素养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职业素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细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22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也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中职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上海市全面开展“上海中职‘匠心匠艺优质课堂建设(2018—202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活力,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这样的时代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具体到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学科立德树人的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数控车削加工这门课程的特点,不断落实课程思政,提升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它使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能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二、课程思政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落点”
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从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中去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伦理、个人素养、创新意识等德育元素与课程知识、技能教学相融合的“落点”。
教师通过对教学素材、教育元素的设计和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按章办事的规则意识、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钻研意志、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协同合作的团隊精神,同时训练学生良好的适应性,展现充分的自信、乐观、文明。这些都是能让中职生受用一生的职业素养。
基于此,笔者以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作为探索实践的载体,努力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找到落实课程思政、渗透德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成效。
三、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结合职教特点、定位三维教学目标,渗透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课程思政,首先要从每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入手,把立德树人融入三维教学目标中,作为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
以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项目三“螺纹销轴的加工”为例,除了按照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知识技能目标和方法过程目标之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提出:从严格遵守操作螺纹加工的操作规程入手,在螺纹检测和精加工中,养成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同时关注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在专业实训课上主要体现在安全意识、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中。首先,安全意识应该是要求学生牢固树立的。安全是数控实训课的红线。数控实训课堂多以现场教学为主,学生多,机床大,会给教师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学生明白:安全生产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其次,强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不怕脏、不怕苦。最后,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在数控操作的过程中,工具的正确使用、合理摆放、及时归位、工件的合理装卸与机床的清扫等6S要求必须在实训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设备的维护。
(二)任务引领、校企融合、创设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促成育德目标的生成
“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中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模式是将一个独立的任务从收集学习信息、分析方案设计到任务实施,以及任务的评估、总结,均由学生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工作形式完成。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的多项思维,提高实训动手能力。
任务的确定选择常见的螺纹销轴这种真实的零件,既结合教材,难易适中,又结合生产实际,力求实用。同时,以工作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工艺编制、编程、加工、质检;从作业指导书,加工工艺单、质量检验的QC工程表,完全模拟我校合作企业上海华新合金铸造有限公司的生产模式,为学生营造出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从教学实训到工作生产的“零对接”,在尽可能真实的浸润式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然水到渠成。
(三)关注教学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德育的契机
在学生数控实训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难免的。遇到问题,恰好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职业素养的最好契机。教师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观察教学细节的意识和捕捉教学细节的能力。
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小刘和小吴一组因为工件没有夹紧,在加工的过程中,工件发生了晃动。两个学生非常着急,立刻举手示意出了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并且告诉学生:这种问题是在教学实训中很容易出现的,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允许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树立信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两个学生最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并成功完成了零件。从两个学生洋溢着成就感的脸上,教师可以感受到自信心的提升。多次这样的引导和激励,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敢于探究的精神就会浸润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质,多赏识、多鼓励,促进学生信心的有效生成。
(四)建立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关注工作过程,提升职业素养
安全意识、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都在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中养成的。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学监督之外,还应积极引导组长关注学生的工作過程,对学生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工作纪律进行监督和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过程评价,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过程性评价表如下。
通过任务总结时组长的评价交流,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为以后自己应该加强的地方找准方向。
四、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课程思政,进行德育,要充分结合学科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同时,应该是隐性的,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水乳相融的,绝不能把什么课都上成德育课。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课程思政进行德育,是要常抓不懈的。因为,它带来的成果可能不是一两日就凸现出来的,需要任课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细致入微地尽心设计每一堂课,尽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过每一次德育的契机。只要教师坚持下去,一定能获得期待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姗姗,刘旭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2):182.
[2]潘克江.以数控专业教学为例谈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职教与成教,2017(6):91-95.
[3]李虹.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以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4):34-35,39.
[4]金利.学科育德的三个层次[J].北京教育,2016(11):25-26.
[5]许蕾.谈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三进阶的路径构建[J].职业,2020(22):35-36.
[6]屠国华.炼匠艺、铸匠心、筑匠魂、塑匠人: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J].中国工运,2018(2):74-75.
[7]董淑琴.产教融合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训[J].经济研究导刊,2020(24):107-108.
[8]李欣.“立德树人”融入数控专业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32-34,170.
[9]王姬.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20):6-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