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8-27朱秀花
朱秀花
[摘 要] 物理是一门探究规律性的学科,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以互动方式来理解教材。小组成员的齐心合作,能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效率。针对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教育模式;中职物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164-02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各种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得以提出。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的效果。而小组合作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通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团结、互助中完成任务。以饱满的精神参与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自主能力。
一、小组合作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够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由于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可能受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班级学生成绩各有差异。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无法真正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有的学生甚至难以融入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小组成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1]。如小组中优秀学生可以组织回答问题,带领后进生理清学习思路,后进生可以为整个小组做好物资协调工作等。通过不同分工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此外,学生之间的互相携带,能够大大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主导课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有效互动。大多数时候学生都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之间缺乏集体意识和与别人共同探讨问题的动力。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内部组员之间互帮互促的团队意识,并促进各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这种模式的教学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轻松愉悦中传授知识,还能培养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团结精神[2]。尤其是在小组之间竞争回答问题的时候,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然而然中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种思考能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而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思维途径有限,很多时候,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深入,而教师也无法掌握所有学生的想法,也无法一一解答问题,从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受到限制[3]。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所有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融,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从而使得课堂教育效果更好。
二、中职物理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组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影响着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展开小组教学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基础知识等,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之间达到一种均衡。这样能够有效推进学生学习进度,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1)做好小组分配工作。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设定在4~6人,这样可以有效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并发挥自身作用,有施展自己的机会,实现有效互动,有充足的时间探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探究。(2)采取互补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不同,如果教师在分小组的时候,不加以考量,就使得小组之间力量悬殊,出现有的学习小组因为不同观念而争吵,而有的小组成员因为知识基础薄弱无法与课堂进行互动的现象[4]。因此,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将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合理分配,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更好。(3)小组成员动态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之间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教师对学生分组的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分组,找到自己的好伙伴,实现“一带一”的互助队,每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这样不仅实现小组之间的有效互动,还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尤其是实现了照顾后进生的目标,使得后进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讨中,从而使得班级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做好课前设计,创造学生合作机会
在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要实现高效的合作互动,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依据教学材料,制作合作学习机会。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明确教育目标,并充分了解章节内容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做好备课工作,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流畅和具有发展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教材内容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5]。其次,为了实现良好的合作互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对知识进行优化整合,这样可以实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提问,通过提出有引导和教育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深入到学习中。最后,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让课堂探究的知识能够延伸,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教育效果。总的来说,教师在教育活动准备阶段,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规划好的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形式,以便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有序、有效,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起到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效果,实现多方面培养学生。例如在教学“曲线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制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切线”和“加速度”等相關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线运动和其中所蕴含的相关概念。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新知识都有一种陌生感,因而教师在如何引入上做功课,设计出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起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效果。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如教师可以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进行铺设,引出新的内容。或者利用以往教学中没有彻底解决的相关性问题,以解决此“悬疑”方式进入此次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再是一名旁观者,而是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中,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例如,在教學“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无法进行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再设计实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这个时候,学生大多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师也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实现综合性教育。针对物理学科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开放式教育方式,教师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教育价值,并通过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设计教学任务等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冯彩霞.简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亚太教育,2020(4):145.
[2]陈丽娟.浅谈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J].职业,2014(32):161.
[3]孙绪禄.中职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与实施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9):232.
[4]钱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高考,2018(22):41.
[5]王佳妮.中职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与实施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3):1.
[6]刘泽明.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课外阅读(中旬),2013(3):2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