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文化建设新思考

2021-08-27刘晓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刘晓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种逻辑性与规律性较强的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不足,导致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频频受阻,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抗拒与厌烦心理.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迎合小学生的趣味化与多样化的学习心理.当下,数学文化建设逐渐为小学数学教师重视,这较好地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满足了数学文化的提升需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文化建设新思考的经验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建设;核心素养

数学文化是贯穿人一生的一种素养与精神.然而,在当下小学校园中,可见的数学文化元素少之又少,整体数学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即使是校园文化长廊中的名人名言,包含的数学家也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也易忽视数学文化建设.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侧重于带领学生通过训练提升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而迎合应试教育的需求.面对目前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文化建设被视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观念、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必经之路,为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小学数学教育界的热烈讨论.

一、利用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文化建设

在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成为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的重要需求.而数学文化作为小学生整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与渗透.

小学数学考试中所需要的知识是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是理性化的,而数学发展史上诸多数学名人,有很多良好的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往往勤奋好学,严谨专注,踏实肯干,无私奉献,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将此类数学家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解“圆周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事例.祖冲之自幼刻苦钻研,敢于创新,不断学习前人成就,且有个人判断力,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在天文预测、机械制造、数学推算等方面均有成就,其计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不仅为那个时期中国科学事业增添了不可磨灭的色彩,也极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利用祖冲之的史料简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活跃度,还可以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不仅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自觉学习数学家的求知精神、严谨态度、奉献精神与爱国意识,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榜样规范个人行为,培养爱国意识,全方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直接进行文化渗透.例如,在讲解“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一计时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种计时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真正做到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丰富文化底蕴.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文化建设

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对于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文化课堂、提升课堂效率、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文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主导课堂传授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的“灌输式”教育.该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氛围较为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也不利于在進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文化教育.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创设活跃的小学数学文化课堂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数学文化传播.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环节,丰富课堂内容,变复杂抽象为立体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全方面、多样化的人才.

与显性的数学知识不同,数学文化往往隐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能够看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主要文化思想,而且能根据数学文化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具体又恰当的文化渗透策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数学文化,主要体现在丰富文化内容以及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两方面.例如,在讲解“椭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椭圆的形状特点与飞船行驶轨迹的相似性入手,播放“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至太空运行的全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椭圆的形状构造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伟大进程,学习中国航天科学家兢兢业业、舍己为人、为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提升国家认同感与荣誉感,增强自信心与爱国主义精神,以大国工匠精神为指引,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与大国情怀,进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文化,真正做到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文化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懂得利用互联网丰富数学课堂上的文化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渗透,但是由于篇幅限制,书本所体现的较为局限.例如“年、月、日”这节课,数学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教学.而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古代记录年是以天干、地支相配合组成“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这些之后,学生对于以前的记录方法会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普及“子鼠、丑牛……”十二生肖的来历,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探索,了解现在年、月、日的记录方法,使其体会时代的进步,进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逐步引导他们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这样才能逐步生成数学能力,从而弘扬我国数学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