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索与研究

2021-08-27张建元

文理导航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张建元

【摘 要】在当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成为教师主要探究的主题,由于学生能在情境教学中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如果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借助某种教学情境展开,那么教师能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地理教师自身要充分意识到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地理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教学措施

地理是初中的必修科目,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实践性特别强的科目,学生学好地理能够加深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认知,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更加完善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相关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地理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备课环节,教学准备不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地理教师要想打造一个完美的课堂,就必须在课下时间认真备课。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标、研读学生、研读教材等方式方法,完成教学设计。此外,为了保证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地在脑海里进行教案的预设,以期获得最佳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备课这一教学环节,或者是将备课视为一个很简单、可有可无的过程。教师往往在课前随便浏览一遍课本,或者将以前的教案直接拿来使用,这样的教学观念是有待整改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生会在课堂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果不认真备课,那么他们将无法有效的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一套教案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是机械的。总之,备课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前提条件,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认真备课、灵活备课。

(二)教学偏离实际,过于重视理论

地理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地理课中学到的“时区、河流、省份、农业种植、城市化进程、人口问题”等知识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们谈论的话题,这也就是从侧面反映出,地理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为学生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更愿意讲授理论知识,以学生能够记住课本知识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而且,枯燥的理论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没有掌握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会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倦怠的心理,这显然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并且不利于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做法。

(三)教学趣味性较差,学生兴趣不足

教学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驅动因素,学生如果对知识拥有极大的兴趣,那么他们不仅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会有足够的热情在课后探索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新知识,并且愿意花费时间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知识点,这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当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忽视趣味课堂的创设,并且认为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降低学习效率的表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生如果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那么他们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地理教师不但注重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更要注重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初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措施

(一)融合生活化素材,实现有效备课

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课堂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创设有关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以学习《水资源》这一课为例,为了打造一堂优质的地理课,教师要备课的环节要选择合适的导入素材与讲课素材,这些素材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准备符合我国当前状况的水资源分布图,并且寻找一些当地的保护水资源或者污染水资源的现状。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分析。教师在导入时,向学生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吗?举出一个例子。”学生思考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当学生积极讨论关于“水”这个话题时,教师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课堂的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教师也要提出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保护或者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帮助他们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护城河之前的时候经常发臭,现如今政府进行护城河的保护,在河的两边种植树木花草,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提出的问题牢牢的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现实生活,丰富教学过程的表现。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引起了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于教学效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焦点时事,做出教学改进

如果留心发现,社会中的很多新闻热点都能在地理课本中找到理论来源。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借助当下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以便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将当下最热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社会热点纳入自己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