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2021-08-27秦萍萍

文理导航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历史教学

秦萍萍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把史料知识引入初中课堂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史料知识引申到历史课堂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史料知识;历史教学;初中课堂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于历史课堂中史料知识的运用,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何对史料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浅谈史料知识的应用现状

1.1部分史料知识难度较高

历史科目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了解,老师通常会把一些较难理解的史料知识引入课堂。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但没有帮助,可能还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排斥心理。

1.2史料引用不正确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引用一些史料知识,史料知识引用是否正确成为了一个问题。现今,网络上的史料知识种类很多,史料知识是否真实很难辨认。如果教师把错误的史料知识引入课堂,可能会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错误的认识,歪曲历史真相。

1.3史料知识运用不充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选用恰当的史料知识进行讲解。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可以说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难点放在后面,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对历史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研究,就把它引申到课堂中,使得学生无法理解。从而导致史料知识运用不充分,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2.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意义

2.1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兴趣。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增添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把一些历史典故的讲解适当的引入进课堂,从而让学生们的理解更为透彻。良好的教学课堂是学生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但能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作用只能是适当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看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是有疑惑的,从而进行详细的解答。

例如,教师在讲解女皇帝武则天的事迹的时候,大多数的同学可能都会产生疑问:武则天到底有什么能力?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她是如何独揽大权的?皇位历代都是由男人继承,武则天是靠什么手段继承皇位的?这些问题,无形之中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好奇心,想尽可能地去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感悟

历史不断地向前推进,是历代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凡一切被证实了的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们在开始接触历史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尽可能的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把历史故事进行适当的串联,并充分挖掘历史故事背后包含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史料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对历史更替规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史料知识过多,学生们短时间内无法吸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混淆原有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们教授历史课的过程中,对于史料知识的运用要适度。

例如,在教师讲解负荆请罪这个历史典故的时候,学生们不仅可以感悟到蔺相如的大局意识,也可以体会到廉颇有错必改的良好品质,都是值得学生们去深入学习的。

2.3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邻的历史事件之间是有关联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一个历史事件是后一个历史事件的基础,后一个历史事件是前一个历史事件的延伸。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提升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们对历史时间轴和历史年代的相关计算公式有清楚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要讲授给学生们识别历史图表的方法,让学生们能根据图表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从而让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在提升了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的同时,也无形之中让学生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历史观,对于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了秦始皇建国之后,由于焚书坑儒,加重劳役赋税,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终导致秦国的灭亡时,自然而然会想到唐朝的李世民,爱民如子,用仁愛之心来治理朝政,深受人民爱戴,使得国泰民安。

3.史料知识引申到课堂的合理方式

3.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史料知识的延伸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历史教材为主。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历史学家经过仔细思考,认真筛选,具有很强代表性且符合现阶段初中生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课本进行讲解,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史料知识的扩充。特别是典型的历史典故,有教育意义的史料知识,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诠释。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3.2选择真实有考证的史料知识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选择真实的且有考证的史料知识进行讲解。如果教师讲授的史料知识不真实,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意识观,给后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拓宽学生们的历史知识体系,要对现存的史料知识进行权威的鉴定,以此来确定史料知识的可信度。第一,教师要在规范的渠道内获取史料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史料知识。第二,教师要对获取的史料知识进行多方位的考证,确保真实性。初中是学生们树立良好品格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品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讲授的史料知识不真实,那么就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们要讲授真实的史料知识,对于不确定的史料知识坚决不讲授。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历史教学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探究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