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汽车产业融合机制探究

2021-08-27姬虹李娟

科技风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协同

姬虹 李娟

摘  要:产教融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于产教融合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学校、政府具备多元性,运用协同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高职教育

强化产教融合,加强高职教育与相关产业系统深度融合、企业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核心关键。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在国家有关产教融合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基于协同理论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有助于更加清晰的找到症结,探索出有效合理的融合机制。本文将基于协同理论,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汽车产业产教融合机制,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促进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一、国内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现状

近年,产教融合机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产教融合模式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融合机制,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合作平台[2],校企深度协作,优化专业教学结构,构建基于产教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产业”和“教育”关系方面,一是从校企、产学到产教的变化,二是从结合、合作到融合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同时又反映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的深层次合作[3];产教融合是在学校和企业合作上的更进一步探索,要求政府、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其更大的育人责任,同时也赋予了行业、企业更大的教育权利,在校企合作方面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领域的要求[4];在产教融合内涵方面,融合是新时代的标签,是科学进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发展进程中,“产业”与“教育”互为因果的逻辑必然[5]。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实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研究现状,高等职业教育因不同专业有其自身专业特性,在产教融合方面面临

的困境也不同,以汽车相关专业为视角,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在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后劲不足

产教融合中企业是核心参与者,是整个架构中“顶梁柱”,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持久合作,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就无法正常持续有效的开展。但在产教融合合作过程中,参与企业存在“3分钟热度”的现象。在汽车产业领域中,合作的企业大部分是汽车4S店或者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之初,企业配合度和参与度较高,合作激情高涨,但是随着合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企业热情降温,后劲不足。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职业教育培养周期长,汽车4S店用人需求较大,企业方面的短期利益得不到满足,存在一定的合作风险性;第二,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汽车相关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销售淡旺季,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会由于薪资、岗位分配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打了“水漂”,合作热情逐渐“消退”,产教融合逐渐流于形式化;第三,缺乏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存在经济利益损失的风险,在产教融合中处于相对弱势状态。

(二)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缺乏行之有效且完善的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产”与“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引起企业的合作欲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必须具备由点到面的合作机制,不只是停留在“高喊口号”阶段,没有有效落地的机制。学校方面在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办理思路方面与产教融合不匹配,有合作意向的企業看不到契合点,望而却步,不利于产教融合的开展。

(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形式,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仅仅停留在实训课程和跟岗实习方面表面合作,融合深度不够,究起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内的汽车相关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多元化特性,主要有企业、学校、学生、汽车市场,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汽车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汽车市场早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对从事汽车行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学校角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师的专业认知与目前汽车市场脱节严重,缺乏协同性;从学生角度,专业素养不高,自我学历认知不清楚,受挫意识欠缺。从学校角度,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观念意识陈旧,在产教融合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双方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学校在协调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融合专业之间的关系存在角色缺失现象,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缺乏深度融合。

三、基于协同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进对策探索

基于协同机制,在产教融合方面,应做到协同共商、协同共育、协同共享、协同共赢。结合汽车相关专业,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面具体的改进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的导向机制和有效的扶持政策

政府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家长”角色,对整个融合过程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能够长效有序的实施开展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具体的扶持政策。具体的表现在:第一,在国家有关方针指导下,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横向协同。例如在汽车产业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从政府层面做好教育、金融、税务、人社、企业等多方面的横向协同,如对于积极参加高职产教融合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转化或国家级比赛成绩的企业,在其税务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奖励;当学生在企业出现工资拖欠和用人制度存在不合规时,劳动监察部门应给予一定的监督和干预等。第二,政府要根据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适当调适具体方针政策和整体发展规划,以确保产教融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发展;第三,政府要积极协调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学校和企业本身就是两个不同机制的机构,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是教育机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产教融合协同过程值需要政府这个“大家长”进行调合,帮助双方做到协同共商、协同共育。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