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三生物基础性复习的有效策略调整

2021-08-27彭国强

文理导航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基础性高三基础

彭国强

【摘 要】高三复习就是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回顾、整合、升华。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复习成效的关键就在于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这不仅考验着老师自身的学科素养,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复习策略来达成。教材是高考的原材料,高三复习课的本质就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再认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这样的两对矛盾,复习的目的到底是回归课本还是对知识的返璞归真,是夯实基础还是对知识的追根溯源。随着高考的改革,教师在注重基础性复习的深度和难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复习策略的调整,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模式,多角度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复习课中可能暴露出来的矛盾,提升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整体来说,高三一轮复习课,应该是能力的基础性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基础性复习。

【关键词】高三复习;复习策略

一、名词概念系统化

记住名词概念,找到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基础,又可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度和教学知识跨度的重要环节。高中生物教材几乎包含了大学教材的所有内容,就是大学内容的浓缩和基础版。共包括了生物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等内容,点到即止,简单而全面。可想而知,涉及到的名词和概念不计其数。这些名词概念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是从未听过的,而它们往往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也是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做出正确判断的直接依据。学生不仅要知道有这些概念的存在,而且还需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表面上看起来显得很零碎的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的概念,系统化,流程化。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这节内容中,就包含的很多名词概念,并且这些概念还看起来差不多。文中涉及主要概念如下: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表现型、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的理清这些概念并能完全掌握呢?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构建了如下概念图。让学生把所有名词概念填入对应的方框中。

学生在填完这些概念后,其实对这些概念并没有完全掌握,我们还需要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支撑。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就很好的利用了起来。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让同学们以豌豆的高茎(基因用D表示)和矮茎(基因用d表示)为例,在概念图中相关概念旁填入实例。如此一来,学生就完全掌握了这些概念的本质。

二、科学发现过程或研究方法流程化

生物科学就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方法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发现或研究过程大致可理解为科学现象的发现(即科学事实的基础)和科学问题的提出,再根据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即提出科学假说及科学的抽象思维)过程,在运用试验及观察等手段来研究发现的科学问题并印证提出的合理解释,通过验证假说的正确性进而以此论证形成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假说—演绎法,正是这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好生物学科的重中之重。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不妨先将假说—演绎法的流程展示给学生。

假说——演绎

实验现象 → 发现问题 → 提出假设 → 设计验证→ 得出结论

科学的方法需要具体的实例来支撑和演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如下图

在该流程中,不仅解决了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过程,也将孟德尔的假说得到直观的呈现,最后以测交为例,突破了遗传图解的书写流程和规范。

三、巧用知识图形化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仅仅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新课学习还是复习课的再学习,困难都会很大。比如一些细微的结构,实验的过程,生命活动的过程等等,学生并没有深切的感受。但在授课时,老师能够换一种呈现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妨通过图形的呈现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豌豆异花传粉的过程时,我就借助于如图所示过程,让同学们去理解每一步操作的目的。通过1—5个步骤,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杂交的具体步骤。

虽然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和生理过程也配有图形,但却还是不利于学生完全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再比如说神经元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如何变抽象为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出了如下图形。

通过这样两个走向微观和走向宏观的流程图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神经元细胞的结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特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真的可以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爱上生物学知识。

四、注重知识的纵横化

在高三复习中,不仅仅是主要基础知识的落实,更应该注重复习的视野和知识的迁移,做到網络化、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局限于本章节内容,甚至是局限于本节课的内容,很难在一节课的内容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纵横联系,导致学生在复习课中还只能是知识碎片化、块状化,很难把握知识之间的跨度和关联。然而高三复习致力于高考,就是需要有一个宏观的掌控和迁移。如果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只能就该知识而论该知识却做不到纵横化,基础就是再扎实,在面对情境题时其知识应用能力、情境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

而我们在复习分离定律时,必须将它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再次拿出来。我是这样呈现的。

通过该过程的呈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离定律的实质,也再次复习了减数分裂过程。

五、强化基础性复习要以训练为导向并变式化

高三复习除了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外,还需配备一定量的习题。习题是对单块知识乃至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效扩展,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高考改革后尤其侧重在情境题的考察方式,通过情境的分析往往需要学生寻找到隐藏着的关键信息,这就是解题的切入点,这些信息大多体现了知识与知识的交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及时抓住这些交集,进行变式训练,一定要有点可思,有疑可探,以少量不同题型的训练,尽可能的扩展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知识局限和知识障碍,学会迁移应用并从中获得大框架知识。

在分离定律的巩固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的问题,更要学会在不同的生命现象中,判断显隐性;学会植物遗传和动物遗传在解题中的差异性;学会认识果蝇染色体组图,并迁移到性染色体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差异性等等。

高三基础性复习,应该不仅是知识基础性复习,还包括能力基础性复习。复习策略的调整,也必须关注这两点,在这两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这才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复习。

猜你喜欢

基础性高三基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高三·共鸣篇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