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乐相济,以乐育人
2021-08-27徐晓娟
徐晓娟
【摘 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跟学术类型的科目有一定的区别,它可以通过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从而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音乐知识,还要将德育融入课程中,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全的身心。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情境教学
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学会鉴赏音乐,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小学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优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让学生总体达成“四会”,会唱歌,会表现,会创造,会欣赏。
但是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按部就班,就是听歌,学唱歌,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学生对这门科目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就导致教师连基本教学都受到了阻碍,更别说将德育贯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班级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因此,我将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将思想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一、从内容入手,深挖德育内涵
门德尔松有言:“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好得多。”小学音乐课本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内涵,将教学内容上升到德育的层次。一般课本中会选用经典的歌曲,旋律优美,风格生动活泼,易于模仿演唱。歌词也是朗朗上口,积极向上。因此,立意都非常的阳光。
比如有很多歌颂隽永风光的歌曲,也有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欣赏乐,还有的是表现日常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风光。那么教师可以借助课本内容,最终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流畅的旋律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的江南风格,感情深厚又含蓄,很好的展现了地域特色。教师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着重调动起孩子对家乡的情感。我发起了一个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的小演讲活动,主要请孩子们上台讲述旅游去过的城市和地域,有着怎样的见闻。很多同学争相举手,想要上台分享,这其实是利用了孩子的展示炫耀心理。去过西安的讲述了兵马俑,去过哈尔滨的讲述了欢乐的冰雪世界,还有外婆家在安徽的讲述了黄山的巍峨等等。在大家分享完了以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所讲内容,目光聚焦到自己的家乡上来,从歌词和曲调上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秀丽。
不仅如此,课本中还选用了很多国外著名的音乐,像《蓝色多瑙河》,瑞士山歌,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足不出户体会不同地域的特色,同时养成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多元文化。因此,针对这些课程,教师可以设计小环节用于介绍歌曲背景和当地的人文历史,能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拓展见识,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领略不同乐曲的美妙。
二、从环节入手,打造德育课堂
音乐教学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了相应的教学步骤。德育教学应当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地融入德育理念。
(一)课前环节——礼貌用语的使用
课前的问好、打招呼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同时养成尊师重道,有礼貌的习惯,见到长辈学会问好。同时课前导入也是一个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丰富多样的课前导入能够使得教学更有趣,像谜语导入、情景导入等都是常见的导入方法。
苏少版课本中有介绍黄梅戏《对花》的片段,孩子对民歌一般是没有什么了解的,当今的主流审美也不是戏曲,因此鉴赏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对花》中提到了好几种花的种类,本身歌词体现的也是一个猜谜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几个关于花的谜语,正式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金秋骄子,颜色金黄,花朵不大,八月开放。”“冰天雪地一枝花,有红有黄枝上趴,一身铁骨傲风雪,花香满院人爱它。”选取常见的花种谜语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将话题引到《对花》上,让大家听听看,能不能猜出是什么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和学生有了互动,还推动了教学进行,形成了良好的有问有答,无形中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课堂教学——德育内容的渗透
而在教学中,每一单元都有竖笛练习和需要学唱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来达成德育和美育双赢的目标。像五年级下册的《田园交响曲》一单元中,有《红蜻蜓》这首歌,歌曲中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渐强渐弱标记很明显,也是为了让孩子体会两个声部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分为两个队伍,由学生们自己取名,分别演唱高低声部,进行对抗赛,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竞争意识,学会组织统筹。我们班进行了这个小比赛,大家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赢过对方队伍。两个队伍的孩子各自聚在一起练习要唱的片段,整个课堂氛围热火朝天。练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意见不一致,先让学生们自己动脑筋解决,实在不行老师再提供建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乐器,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但是有的小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乐器,也不懂乐理知识,而演奏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因此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但这时也是一个渗透德育的好时机。在初期时,主要是吸引孩子对竖笛产生兴趣,制定一些小的易达成的目标,帮助树立自信心。在孩子进入停滞期时,主动疏导心理,教导要不畏困难,勇敢克服,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进一步学习演奏。当学生进入到可以单独演奏和合体演奏的阶段,就可以组织活动表演,锻炼合作精神。整个学習过程中,德育无处不在,体现着人性光辉,鼓励他们树立耐心和勇气,灌输了集体主义观念。
像上面提到的黄梅戏《对花》曲目,孩子们对此是既好奇又不太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所以不太敢接触。于是我鼓励他们将歌词改成自己了解的花种,互相唱出来猜一猜,看谁猜的又对又快,谁唱的好听。有学生很积极,也有孩子不太好意思,但大家一起游戏起来,不一会儿也加入了对唱环节。所以教师要针对课本内容,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得音乐、德育和孩子的学习生活充分融合,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学会不畏艰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