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突出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21-08-27官成浓杨丰赖焱烽成晓燕丁喜生何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本科生心理健康心理

官成浓 杨丰 赖焱烽 成晓燕 丁喜生 何冰

[摘           要]  立足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实践,首先分析了其心理突出的问题,接着又对其心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再次对有效缓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则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教育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旨在切实做好面向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教育,促进该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收获更加灿烂的未来。

[关    键   词]  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应对策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174-02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阶段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面向学生实施的重点教育内容之一。身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敏锐地注意到该专业学生由于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较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引导与解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势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从而对其日后发展不利。针对这一情况,我立足实践,依次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突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有效的应对策略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旨在引导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灵健康和谐成长。

一、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突出问题

具体来讲,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

相较于其他专业,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内容较多,需要涉猎的知识范围也较广,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习上的压力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像有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较难,自己未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便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还有的学生陷入了“牛角尖”之中,认为家里父母辛辛苦苦送自己来上学却什么都没学好,其内心会变得非常敏感、孤僻等。因学习壓力引起的心理问题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

本科生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就业压力。身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其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了人类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其理想工作环境为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但是当前环境下,临床医学本科生每年毕业人数众多,这就很容易使得这些医疗相关部门出现“供过于求”的用人需求,在此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对未来的就业过于担忧,不知道未来自己该从事何种职业,做何种工作,这都使得他们产生迷茫、困惑等情绪,相应的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也会出现。由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是当前临床医学本科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三)人际交际引起的心理问题

当前社会人际交际的环境较之以往更为复杂,部分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很容易由此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像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内向,面对大班级的教育环境很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际与交往,还有些学生在大学之后存在着恋爱的需求但又一直未能得到满足,这些因为人际交往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是困扰不少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的一大重要问题。

二、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具体来讲,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内在原因——临床医学本科生自身的问题

哲学上讲“内因决定外因”,外因虽然是影响事物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内因才是真正决定事物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自身。像有些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面对新环境不能很好地自己做出调整去适应;有的学生自身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与挫折便容易产生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的心理;还有的学生过于盲目乐观,不能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做出清晰的规划,在遇到事情时又会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等等。这些因为自身内在的原因导致临床医学本科生出现众多心理问题。

(二)外在原因——家庭和社会导致的心理问题

外在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到每一个人,因此,外在原因也是导致临床医学本科生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外在原因尤以家庭和社会等为主。像有些家长对家中孩子过于溺爱,事来张手、食来张口,从小便未能很好地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与人交际交往的能力等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这便使得走出家庭氛围保护,自己一人外出求学的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很容易感觉不适应,并由此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有就是外来的社会大环境,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对不少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方面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其难以进行有效疏导与调整。还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不良信息也会通过种种手段传递给社会经验较少、心理方面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本科学生,使得其很容易产生盲目攀比、内心认同西方国家价值观等问题,这也会导致临床医学本科生产生心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三、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有效应对策略,主要来讲,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开设心理课程,给予学生心理疏导

面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通过课程系统、集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力,实现心灵的健康进步与成长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在专门开设的心理课程中教授学生放松心理压力的有效自我调整方法,让学生学会直面自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能自主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调整。像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都不能自暴自弃,一味地否定自己,而应当坚信自己,多鼓励自己,这样很容易就能对自己形成较强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可以的,是可以战胜这些学习上的困难的。心理暗示所能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自信激励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暂时忘掉心理上的不适,转而坚信自己、认可自己,并为之努力下去、奋斗下去;还有的学生对社会中的某种现象不理解,内心以往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也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便可以在所开设的心理课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换位思考法去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认知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将使得学生原本认为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清晰起来,也能使得郁结在他们心理的不良情绪与情感体验豁然开朗。这种自我调整的心理方法也将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与疏导。

(二)建立心理档案,给予动态心理预警

一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恶化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爆发出来的。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临床医学本科教师有必要面向学生进行充足的沟通、交谈与调查,并据此建立每一名学生独有的个人心理档案。依据这一心理档案,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他们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引导,避免后期恶性事件的形成。例如,某名学生的心理档案中除了包含个人姓名、性别、籍贯等基本信息之外,更包含他的心理健康评价表,像人格完整的分数、情绪健康的分数、人际关系和谐的分数等,更有对其心理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其导致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像长期处在激烈的学习压力、就业竞争的高压环境下,精神及其情绪不太稳定;由恋爱引起的情感危机,诱发了心理问题;本人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敏感、偏执等因素,不容易对外进行倾诉,加重了心理郁结的问题,要注意防范,以免酿成悲剧。有了这一心理电子档案,我们教师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介入与引导,在他们心理问题尚不严重的时候予以他们心理的疏导与解决,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化与恶化,同时促使他们在学校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心理方面也能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茁壯成长。

四、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问题的注意事项

在面向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严格注意如下几条事项。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巧妙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应以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方式进行,避免过度的“宣讲式”教育带给学生的心理抵触及排斥情绪,这种过于生硬且机械的心理教育方式势必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更难以同他们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自然也便难以达成预期中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应多样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及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为此,我们在面向临床医学本科院校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局限于单一形式的教育方法及其手段,而应当立足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途径,并合理运用到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让临床医学本科院校在校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切实产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在优质与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切实释放心理压力与负担,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推动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心理的和谐进步与健康发展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自然也是如此。诚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着种种问题,导致其身心和谐发展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积极正视学生心理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更要想方设法认真剖析成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与措施策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才能一步步调整自身的心理问题,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呈.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7):151,158.

[2]褚燕,霍毅中,张文卿,等.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J].健康周刊,2018(20):197-198.

[3]任文婷,关建军.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名医,2018(10):251.

[4]于丽玲,张斌.从医学生的心理需求现状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8(2):40-41.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本科生心理健康心理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