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1-08-27黄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道德修养法律

黄楠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理想,通过深入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知识后,能够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构建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基于此,在全面浅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内涵基础上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了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等策略下在思政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更好地落实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而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关    键   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067-03

教育行业中应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思想,帮助教师明确了之后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这一教育思想更易于学生接受,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当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迸发出了新的火花,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让学生在实践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进而全面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由此可见,文章通过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后,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提升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促进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融入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学课堂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学生观

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行转变,通过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相关标准,在开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主导地位进行转变,保障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权利,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改变传统以直接讲述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地位,帮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或者探究活动中掌握更多知识储备,而这一教学方式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三)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做到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最关键的就是能够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首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对学习知识予以重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即保障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直接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思政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等开展直接讲授,其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学生很难从一节课中掌握很多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和对道德修养方面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因此,在对该课程讲解时如果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讲授,其很可能出现与实际脱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难以进行知识的拓展等情况,这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不利。

(二)属于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

教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没有在开展的活动中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关于思想道德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等。

(三)過于重视对理论学习的评价

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仅仅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等进行评价,但并没有通过组织的实践活动,掌握关于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的内涵,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有错误的认知和偏差。特别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些理论时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评价过程中也只是对理论的学习进行评价,缺乏对实践经验和主动性方面的评价。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中观点交流环节: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

现阶段,大学生目前的思想和价值观极易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新观念的引入,价值观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并且价值观也得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关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不同点,大学生深受新时代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不仅受到传统观念的熏陶,也接受新鲜事物,丰富的信息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大学生面对多种价值观容易出现思想迷乱的现象。(2)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自我。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要好好学习,主要都是迫于家长和自身的担当,54%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主要是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更愿意凸显自己和超越自己。并且根据“考研热”的不断发展,这些大学生将其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个体化。而这种个人本位的想法并不是对大学生的批判,而是更能衬托出当前大学生自身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并且有自己的认知和水平,大学生更愿意对一些社会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思想也主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3)重视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缺少对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的认同。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了多元化、个人本位化、易感性等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关于核心价值观时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讲解。首先,帮助学生讲清楚关于宗教、政治和人性、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这次突发的卫生事件面前,很多护士人员和警察等进入重灾区,这不仅仅是自身职责的驱动,更是人性的表现,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团结、努力下才能帮助重灾区渡过难关,从而提升民族自信心。其次,通过联系社会实际,对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输入等进行分析,讓学生了解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强大等发挥的推动作用。最后,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回答什么是价值、价值观等,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自身的职责,如何在多元思想,坚守本国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培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型人才提供重要指导。

(二)课堂中实践方法的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中,通过结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或者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体现出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内涵,将现在直接讲授的方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直接讲授,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法律技术条款的讲解时,教师需要运用讨论法和实践方法等开展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而言,其都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讲授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深挖后,以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又如:在喜迎国庆的日子里,教师以这个为主题,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后,让各小组通过采取街道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这些年生活的变化、经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调查,在对这些资料内容进行整理后,由学生进行自主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这一参与过程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理论与实践融合得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教学评价的合理利用

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知识把握的程度进行评价,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偏差,在学习中仅仅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深挖和了解相关的内涵等都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全面应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道德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的评价,这一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融入“基础”课程的重要举措

(一)凸显人本主义教育师生观,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1.以生为本,严格要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引导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懂得爱护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还需要在教学上给予学生人性化的教导,切勿出现直接讲授的形式,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严格要求学生,而这种严格也需要准确把握合理的尺度。例如,当学生在讨论相关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事情的对错,而是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在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时,教师需要结合生活,虚心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得到表扬和肯定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2.回归学生的话语权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更多的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在学习上了解学生的动态、在职业选择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帮助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某一门课程,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首先,回归学生的话语权,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时通过赋予学生自身的言语权利,进而在课堂中构建民主互动的关系。当出现学业上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当“听众”的身份,学生对问题进行自由的表达。其次,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权,还需要具备提问的权利,在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能够通过提问解答谜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人本主义教育师生观的理念,通过相互的帮助、相互的尊重等能够得到心灵上的互通,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应该站在人文主义情怀下,运用宽容的心理包容每一个学生,在发现他们的优点或者缺点后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创设民主、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发展的。教师在与学生开展互动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并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共同与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而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能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想法,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够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能力,进而不断超越自己。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创设民主的环境,在课堂中全面渗透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例如:为了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通过利用互联网播放关于法律的知识,通过播放法制类的节目,即高校学生在银行卡取款时,对取款机中有一张忘记取走的信用卡,这位学生在思考了一会后,就将卡中的钱取走了,这位同学当时心里还是非常紧张的,但是他认为是捡的,就认为这是不犯法的,而当他被警察逮捕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犯法。当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对视频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

师:“你们认为这位学生的做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违背道德,不应该拿了别人东西不还给别人,还随便挪走别人的钱,更是一种犯法的行为。”

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后能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充分意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違背道德之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引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彻底的领悟。

(三)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所发挥的主体地位,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活动或者机会,从而使单一的课堂能够转变为多向教学,摒弃传统直接灌输的方式,通过探讨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和道德知识。例如:教师通过“读、议、说、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课堂的主宰。其中“读”主要是指教师借助多媒体或者其他的媒介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大阅读的动力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问题后,开展课堂的讨论。“议”主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宽松的时间内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合理的指点等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说”主要是通过开展“交流会、座谈会”等,在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在之后解决问题时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由此可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充分了解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发挥的重要性基础上,能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的应用对策。文章通过在课堂中和课堂后全面应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对策后,帮助教师在之后的讲解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做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提升道德修养,使之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齐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导—行串联”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6):195-198.

[2]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8(27):5-7.

[3]洪书源.“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4):76-79.

[4]申笑梅.论结构式讨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慕课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53-54.

[5]柳波,余喜.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启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4):156-159.

[6]张阿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14):236-23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道德修养法律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