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书与能力:师范生专业成长探索

2021-08-27王丽敏房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资格证师范生考试

王丽敏 房强

[摘           要]  自2015年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取消师范生发放教师资格证制度,师范生也需要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一制度加大了师范生成为教师的难度,但也吸引了更多的非师范生通过参加考试进入教师这一行业。对于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工作从业者,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顺应实际发展,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化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关    键   词]  教师资格;教师教育课程;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036-02

随着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热衷于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在参加考试的群体中,非师范生占有很大比重,那么如果非师范生顺利通过考试后就代表着具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资格了吗?拿到教师资格证后就可以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活动了吗?事实上许多非师范生并不具备成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他们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专业的学习,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甚至没有进行与教学相关的实践训练的经历,因此社会各界对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都有所质疑。

一、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新挑战

国考教师资格制度使师范类院校成为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冷门”选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师范类院校的生源数量。在当前未设置报考门槛的情况下,要求所有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统一施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对师范专业造成了“新伤害”,如果说以前有部分学生选择报考师范专业是为了“免考资格证”,把教师当作备选职业的话,那么要求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一样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则进一步降低了师范专业的吸引力[1]。同等情况下国考教师资格证制度对师范生来说没有以往的专业优势,这给师范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教师资格证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阶段,五个阶段无论什么学科都需要进行统一的考试。但由于各阶段的部分考试科目内容没有差别,所以很多考生都属于“临时抱佛脚”型的备考状态,这种现象使社会各界对未来教师行业的准入标准、专业素质和能力都持怀疑的态度。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已有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后的相关研究成果入手,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类群体的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师专业成长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论述,分析得出成为合格教师的职前、在职的反思与考验。

本研究就“国考”教师资格证的相关问题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其中318名为师范生,占比79.5%;82名非师范生,占比20.5%。318名师范生样本中,25.8%的学生认为“国考”教师资格背景下师范生并没有失去从教优势,38.7%的学生对此没有强烈反应,35.5%的学生认为“国考”教师资格证使师范生自此失去了从教优势(见下图)。

根据本次调查,就目前情况来考虑,“国考”背景下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师范生来说不仅仅要求教育教学知识的基础要扎实,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新形势下的师范生要树立新型学科教学课程观,变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师范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实践的能力,站上讲台、面对学生这些都需要在教育实习期间得到锻炼,但是事实上师范生并没有很多机会可以实践,因此无法学以致用[2]。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手段开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广泛普及的慕课、微课使教师讲课变成一种“无生”的活动,因此,如何将知识、情感通过电子屏幕传达给学生也成为一种考验,教师的语言以及形象成为学生最关注的方面,这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出勤率”。

由此可见,师范生如今面临的挑战不止早先一些偏重理论或其他表面的一些东西,其面临的更多挑战是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此来应对在当前势下,师范生在这场与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战役”中展现出自身的优势。

二、成长为专业化教师的反思与考验

(一)职前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1.完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着满足了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考核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内容,而大部分考生对考试的準备仅限于那两本考试参考资料,这所谓的参考资料也只是将考试内容的“范围”进行整合,通过对以往试题的再现以达到备考的目的。考试内容相对于师范生来说还比较基础,因为都是其专业课所涵盖的知识;可对于非师范生而言,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单单依靠参考资料的学习就想要通过考试是有一定难度的。

师范院校应当适时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大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课时设置,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要体现生活化、情景化,便于学生的理解;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展,对于那些想要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应严格要求其必须学习德育类课程;各非师范类高校可增设一些教师教育类课程供那些有意愿从教的学生选修学习;各大高校之间可建立联系,师范类高校可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辅助非师范院校学生的职前培养计划,适当选取一些本校的优秀精品课程分享到学校官网,以供合作院校的学生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2.注重教育实践活动

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化,教师终究是要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教育行业工作者不仅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积淀,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考考证就可以的。非常普遍的现象是现在大部分的备考生可能都没有过站在讲台上讲课的经历,甚至站在台上就大脑一片空白;也许有人很擅长与人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能把自己懂的知识也让学生弄明白。

普遍来看,师范院校是我国未来教育事业从业者的培养主力,因此,各师范院校应该加大在校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理论指导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教师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的环节,以此达到强化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锻炼其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在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1.专业成长:终身学习

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是一个要求从业者终身学习的职业,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生成长。尤其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时,教师会遇到很多突发的事件以及一些跨领域的知识,特别是中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当他们问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教师会处于一种“低洼湿地”的困窘状态下,这会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值下降,也会使教师本身工作时的情绪受到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老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他就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职教师自己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和自我反思,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进行的,需要终身学习、持续进步来实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与时俱进:重点实践

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无论中小学还是各大高校都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新学期的教学活动,“云课堂”成为我们主要的“教室”。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怎样合理组织课堂、如何确保教学效率等问题都在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然我们当前的教学形式还是不够灵活,对有关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还有些生疏,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线上教学将会成为一大主流,它将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考取教师资格证仅仅是成为教师的一个最低的标准,但绝不能是唯一的标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就可以成为教师。教师资格证的改革为非师范生敞开了一扇大门,与此同时许多大学开始开设师范专业,而师范院校也向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所以说教师资格证的国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非师范生要善于抓住机遇,师范生要勇于面临挑战。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学生要一直坚持学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教师專业素养,自觉进行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3.守住初心:教书育人

近几年教育问题频繁成为热点话题,主要聚焦在师生矛盾上,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在教育领域,发生在承担着教书育人伟大使命的教师行业,不禁让人反思:为人师表到底该如何界定、如何把关?在新闻案例中涉及的这些“教师”也是经过层层考试选拔、通过了相关单位机构的准入考核,可还是没有避免问题的出现。

总之,未来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从业工作者,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要从事教师行业都必须认真努力学习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把关,准教师一定要在职前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本领和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师范生要把教师资格证国考看作是一次考验,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过硬,检测自己距离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差距在哪里并及时进行改进。非师范生要把教师资格证国考视作一次机会,通过自学积攒教师的专业化知识,锻炼自己的教师素养。总之,教师资格证国考体现了国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振兴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将鼓励更多有为青年加入教师行列,壮大我国教师队伍,大力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强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献伟.应用师范专业认证结果影响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8(1):18-20.

[2]蓝秋燕.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127-129.

[3]任毅梅,尚会妍,高丽坤.职业学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7-01-1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资格证师范生考试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用“学历+技能”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