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21-08-27吴金祥
吴金祥
摘 要 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平易近人的口语,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生命哲学之思。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自我对于生活、人生的理解上升到诗意栖居的人类理想,表现出强烈的家园意识。同时,在对自我与大自然的审视中透露出悲悯情怀,又在超然物外中凸显浪漫主义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为当代中学生审视自我、大自然与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文本。
关键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命哲学;家园意识
海子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去世前创作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直被传诵至今,成为当代诗歌经典,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这首诗歌读起来不像他之前创作的一些诗歌,不再晦涩难懂,语言显得平易近人,耐人寻味。为何如此?在笔者看来,这反映了海子当时的心境,凸显了生命哲学的内涵,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从创作背景来看,海子在经历了爱情的打击后,看透了世态人心的浮躁,精神处于分裂状态。他曾去西藏旅行,在此期间,他感受到藏传佛教的氛围,心灵得到了净化。他在1989年写下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大海的广袤无边排遣心中的不快,试图在重返自然中获得内心的坦然,找回自己的梦想。
自由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自由的思想与活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与急功近利无关,自由虽不是万能的,却能够诱发人的向善之心,这接近“色即是空”的艺术诉求。在诗歌创作中,只有保持心灵的自由,才可能获得超越世俗之美。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了自己的生态理想,他向往的是一个开阔而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正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空间。
“世界的存在是一个由人、人类社会、自然界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只要人类存在,人与自然就是不可分割的。人与其他万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互生互存、一损俱损。”[1]可见,自然从来就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海是生命之源,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子寄希望于大海,表达了一种地球家园意识。
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而且蕴涵着更为本真的人的诗意栖居之意,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2]这表明,家园意识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的思乡之情,是家园意识的体现,海子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表现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他把这种乡愁扩展到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实现了思想上的超越。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里,我们看不到壮怀激烈的语言,有的只是普通人对于生活愿望的诉求。“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关心日常生活,也是关注底层人,因为生活在底层的人最需要考虑一日三餐的事,这是他们得以活着的基本物质条件。至于“周游世界”,则是一种理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个人究竟何为?海子在经历了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打击后,并没有放弃对于世界的希望,“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在山河之间寻找生命的所在、灵魂的依靠,同时他希望“陌生人”得到幸福,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
可见,生活不只是简单的一日三餐,还有在一日三餐之上的精神层面的富足。生活需要寻找美感,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以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因此,这首诗中的“大海”,既是现实生活本身,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海子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当他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寓于“大海”时,我们似乎看到了生命的本相。首先,自然界是生命存在的家园,人的诗意栖居离不开山川河流,也离不开大海,因为大海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故乡;其次,生命的意义在于放下,唯有放下一切“负荷”,才能拥有广阔如大海一样的空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可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诗中反复出现,与其说是海子的自我言说,不如说他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梦想。因此,这首诗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精神写照,获得了广泛性的认同。
灵感是诗歌创作的驱动器,生活是流動的水,一旦触及诗人的灵感,便会激起感情的浪花。海子的创作受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等的影响,喜欢形而上的思考,他的诗歌让人读了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是他将物象与心象巧妙融合的结果。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随意而谈中不失雅者之趣,自然而朴实,给人以“信马由缰”之感,这首诗成为了热爱诗歌艺术的读者心中的一片净土。这样的写作姿态在娱乐至死的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话语,激活了人们的家园畅想。
文学作品的社会化过程是其价值被塑造与重构的过程,呈现出不确定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海子的诗集被多次重印,成为抢手的图书,说明了其不衰的魅力。海子善于在生活的机缘中发现哲理,其诗歌多具有精神自传的特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突出特点是从自我出发,由一点而及大千世界,以少胜多,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当代诗歌经典,海内外读者在海子诗歌的建构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这首诗的传播,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普及的问题,而且是如何引领文化市场的策略。实践证明,文化的竞争导致了社会的多元性,而建构生态文明则是全人类的福祉,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们看不到他的个人哀怨,却能感受到他对于生命与生活的大彻大悟,他笔下的大海,是地球生态的象征,是一个充满变数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诗具有预言的性质,具有跨越时代、民族的意义。
“艺术的自由在于赋予作品以意义。因为诗人的任务是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展示给读者。”[3]在全球化的今天,网络日益发达,人们的空间看似越来越广阔,但心灵则日趋“憔悴”,个体的自由被局限在无处不至的网络空间。我们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读到的是“慢”的艺术,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梦想,平凡的生活因为在诗人的想象中得到了升华,而充满了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去“欲”求“空”中尽显生命的本真,在对自我与大自然的审视中透露出悲悯情怀,又在超然物外中凸显了浪漫主义的审美情趣。
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文学经典是滋养其心灵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文学经典凝聚了作家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美的发现,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经过认真阅读与品味,会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看到人生道路上的曙光。
春华秋实,是自然界的演变规律,但如果没有春天的辛勤耕耘,哪来秋天的累累硕果?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惜春的传统,这一传统蕴含了中国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倍加珍惜。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把握春天的节奏,将自我融入其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心怀崇高的理想,就可以获得春暖花开般的人生境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欣赏这首经典之作,可以培养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与面向世界的开阔胸襟,从而走向自我思考与探索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鲁枢元.浅说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57.
[2]曾繁仁.试论当代生态美学之核心范畴“家园意识”[J].温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03):3.
[3]罗洛.诗之思[J].文艺理论研究,1990,(02):47.
[作者通联:湖北洪湖市黄家口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