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体化教学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

2021-08-27陈洁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智能化互联网

陈洁辉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模式已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教育的信息化将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拥有教材的出版社应该为使用教材的师生提供更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增值服务,尽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学、评价、管理服务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教学平台 智能化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同期,教育部发布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提出网络学习空间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对于教材出版社而言,可以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建设一个满足教、学、练、测、评、管等全部教学活动的智能化平台,为教育教学形成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平台数字资源对教材发展和营销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一体化教学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探索并给出参考方案,以期对出版同行有所启发,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平台概述

一体化教学智能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数据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和应用数据于一体的教学服务平台。在应用模式上,平台应该注重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应用、课堂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等模式的开发与优化,以教材为基础,提供教学全媒体优质资源,融合智能管理、智能备课、智能组卷、综合测评、自主学习与检测等实用性功能,为学校的管理及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升级提供帮助。教师与学生借助平台上的各种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后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并能自主进行学情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等。

(二)用户模块

平台用户模块主要分为资源研发者、管理员和机构(学校)用户和个人用户四大模块。不同模块负责不同工作,并可设置不同层级。

资源研发者主要负责平台数字资源的研发与审核,通过收集和整理出版社现有数字资源以及持续研发新资源,不断扩充系统的资源库,保证资源持续更新。

管理员主要负责管理平台的用户权限与站点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站点管理和权限管理三部分。管理者账户可分别为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和学校配备。

机构(学校)通过申请(采购),可以定制生成该学校的应用系统,可部署学校的局域网。学校也可有管理员,分配生成用户,所有使用数据(包括资源)可同步到出版社的总系统。

个人用户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教师可通过平台进行备课、在线教学、学情分析以及资源共享等。学生可通过平台查找学习资源,进行线上实操与测试。

(三)功能模块

为了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平台的开发需有以下几大功能模块的设计。

1.教学资源库和智能备课

教学资源库是平台的内容基础支撑,主要提供素材、课件PPT、教案、课例视频等教学资源,每种资源各分为一个子资源库。其中素材库主要提供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的下载与上传;课件库和教案库主要提供数字教材以及每节课PPT课件、教案的下载与上传;课例视频库主要提供一些专家和一线名师的优秀课例给用户观看学习,课例类型有微课、公开课和培训课。用户可以从资源库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参考使用,也可以上传自己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此外,该模块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动备课服务,分为模板备课和个性化备课模式。用户通过选择教材的节名和备课模式,可以快速生成相应的课件和教案。

2.智能组卷和模拟考试

平台还需要开发试题库,主要提供试题、试卷的搜索、下载和上传,用户可以搜索下载历年中高考真题、模拟试卷以及各大名校的期末、期中、月考等试卷。此外,该模块还可提供智能组卷服务,分为模板组卷和个性化组卷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输入知识点、难度、教学要求、分数等参数从试题库中生成所需要的试卷,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可提供模拟考试等服务,学生可以在平台进行在线测评,平台可以进行自动评阅和成绩分析,并给出分析报告、复习建议、推送巩固练习卷。

3.实验操作虚拟仿真

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实验操作课时较少,实验器材有限,导致很多学生缺少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平台可以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AR、VR等信息技术提供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并提供智能评分。

4.学习轨迹分析

平台还可开发学习轨迹分析功能,对每位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轨迹进行详细的采集,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分析,最终提供独一无二的分析报告。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报告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教学更加生动,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报告了解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教材出版社建设平台的意义

(一)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不同地域的师生都可以无差别地从平台中获取各类优质的资源。由于互联网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共享渠道,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优秀名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资源都可以快速分享给其他地区的教师与学生,有效缩小教育资源不均衡程度,使教育更加公平。此外,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去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任教,这导致了某些地区某些科目出现无教师任教的情形。借助平台,学生可通过优秀课例视频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甚至可通过直播端口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享受相同的课堂教学。

(二)为精准教学提供有效依据

教师通常需要靠分析学生测评结果的数据来获知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比较常用的测评数据是静态评价数据。静态评价是通过分析单次测评数据来获知结果,数据使用范围小,偶然性较高,分析结果精准度有限。平台可实现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的轨迹和各种测评数据,使教学效果能得到即时反馈,并且运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对学生的测评和反馈进行连续跟踪、管理和分析,从而给出比较准确的教学效果分析,甚至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为出版社积累大量用户数据

传统教材出版社虽然作为教材的提供商,但是基本與教材使用者是没建立联接的,除了使用数量,对教材使用者的具体情况是知之甚少。建设了平台后,可以通实名注册来与用户建立联接,并且实时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为未来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模式和传统出版单位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奠定基础。例如,出版社可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然后因材施教,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从而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一体化教学智能服务平台将成为教材出版社融媒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并增强出版社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教材出版社应该对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做好规划,及时把握住变革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初天斌,李天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立体化教材出版的应用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39).

[2]陈小平,高建.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传统教材出版业变革[J].科技与出版,2015(07).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智能化互联网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