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2021-08-27周军
周军
内容摘要:写作文的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平时对社会、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力的提高,浓厚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散思维、联想想象以及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巧妙的表达技巧。
关键词: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 阅读习惯 语言组织 表达技巧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语文就必须学会写作文。所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小学就注重起来。怎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观察并思考,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
生活五彩缤纷,是一个万花筒。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生在外出旅游或社会实践中能够接触到一个个新奇的人和事,一个个新鲜的事物都会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和比较深刻的记忆。学生往往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自己的理解、认知、分析和判断,小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有的学生就有了很强的发表自己看法或者用语言文字记录生活的想法,只要教者善于引导,学生就可以以日记或者小作文的形式写成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善于表达,乐于表達。当这种写作习惯形成,学生就会留意观察并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里有了深刻的感悟,逐渐的就会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明察事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思考分析看到的事物和看到的现象,就是观察的提升和延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小学生采取写日记的办法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可多而全,有多少,写多少,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即可。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写作课上口头作文,说说自己的见闻和观察后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源泉。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观察力的提高会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写作
首先要让学生尝到写作文甜头。在写作课上,当堂宣读优秀习作,大力表扬,客观评价,耐心指导,热心鼓励,好的作文,教师加上评语上班级黑板报、专栏,优秀习作还可以发表到报刊杂志。这样,学生会有写作的自豪感、成就感,也就有了写作的动力,而且会带动其他学生。其次要选择学生喜欢的美文美篇让学生仔细阅读,慢慢体味,品味,这样学生逐渐会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慢慢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手不释卷。学生爱写作爱阅读了,有了写作文的强烈欲望和阅读的浓厚兴趣了,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其写作能力将会提高很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有了阅读所得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会旁征博引,得心应手。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写作水平将会越来越高。教者要有意识有选择的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特别是中外名著和古典诗词等。开卷有益,教者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读的书多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旁征博引,语言也会更加丰富,作文的内容也会更加充实。一个不阅读或者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是不会喜欢写作的,即使强制布置作文,他也写不出好的文章,他所写出作文内容一定是空洞的。如果不阅读,没有了可借鉴优秀作品,自己写作文也就毫无章法,写出的作文也是干巴巴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在严格意义上都不能够算着是作文。阅读的多了,阅读的范围广了,就会在作文的语言组织上、文章结构上更加的严谨规范。阅读积累多了,写的作文也会更加有文采,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逐渐的就会越来越喜欢上习作。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只要喜欢上写作,就会写的越来越好。
三.要学会发散思维和想象联想,这样才能够用好积累的素材
写作文的素材很多,一个主题可以搜集到很多的素材。而一个话题可以有几个角度的选题。积累的素材很多,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想起,也就是发散思维。如果不用发散思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想不到积累的素材,想不到立意就无法去粗取精,就不能选择最好的主题立意去创作。而科学合理的想象联想会纵向横向的把材料串联,能够快速的取舍素材链接素材,作文的构架出来后,凭借想象联想的填充,一篇内容充实的作文就会跃然纸上。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考场作文中,时间有限,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或者看到材料,就提笔开始写作,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把作文字数堆砌够了,但是过去积累的写作素材应用不上或者应用不充分不到位,这样的作文也没有体现出作者的实际写作水平,留下了许多缺憾和遗憾。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教者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把与主题立意有关的材料和写作素材尽可能的联想起来,然后从中选取最为恰当最为切题的素材,这样就能够胸有成竹,下笔有神。把素材想起是第一步,提炼素材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应用素材却是最为关键的。最后通过完整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把思考梳理整理过的素材展现出来,形成一篇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的作文。
四.要注意组织好语言,掌握表达的技巧
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一篇作文立意要好,语言要好才叫好作文。应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典故诗词、名人名言,民间谚语、成语故事等会让文章更有感染力和文采。素材多,如果组织不好语言,就会词不达意成了盲目的堆砌,有时候辞藻华丽,但毫无章法,洋洋洒洒千言万语而人不知所云。写作技巧的运用会让文章有了激情和张力。作文会更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例如,记叙文的倒叙手法就会产生一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效果,往往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散文的形散神聚就离不开高妙的写作技巧,如排比句的应用会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会极大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文写作就必须注意其六要素,写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六要素齐备作文才完整,才能够完整的记叙某件事情。把六个要素写清楚了,读者读了作文以后才能够明白作文记叙了什么事情。在记叙文六要素中,起因、经过、结果是写作的关键环节,而经过部分更应该详细描写。多数小学生认为记叙文没有话可以写,主要原因是在写事情经过时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记叙描述。这样的作文只剩下骨架没有了血肉,读起来也就干巴巴的。再就是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一个主题,如果主题不突出,层次不分明,作文也就成了纯属文字的堆砌或者流水账。
再比如描写自然景观,就要要抓住自然风景的鲜明特点,然后用移步换景写作方法和技巧,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足迹和目光之所及而身临其境。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详略必须得当,要善于发现景物的特点,对于有鲜明特色的景观要详细描述,还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作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详实,这样作文内容也就充实了。其实写作文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写景状物也可直抒胸臆,但是无论应用任何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写作文都不能无病呻吟,一定要有感而发,要有真情实感。
写作的技巧很多,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经典篇目给我们提供了应用写作技巧的范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平时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经典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并不断的强化练习,让学生对这些技巧运用自如,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写作文犯愁,逐渐的也会爱上写作文,也就能够写出好的作文了。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它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素质教育。提小学生的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循序渐进的强化指导和精心培养。只要在以上四个方面加以引导和指导,我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百里镇中心小学)